ZKX's LAB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出自哪首诗? 大将生来胆气豪 出自何处

2020-10-15知识5

“大将生来胆气豪”出自何处?大将生来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橐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原诗出处。 一、出处明·2113朱厚熜《送毛5261伯温》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4102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1653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二、译文将军你征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三、注解毛伯温:字汝厉,吉水(属江西)人。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派他讨伐安南(越南)莫登庸之乱。他出征一年多,兵不血刃,平定安南,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横:横挎。秋水:形容刀剑如秋水般明亮闪光。雁翎刀:形状如大雁羽毛般的刀。鼍鼓:用鳄鱼皮做成的战鼓。旌旗:指挥作战的军旗。麒麟: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这里用比喻来称赞毛伯温的杰出才干。蝼蚁:蝼蛄和蚂蚁,这里用来比喻安南叛军不堪一击,不成气候。诏:皇帝的诏令。朕:皇帝的自称。先生:指毛伯温。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自明开国以来,安南屡叛不已。明剿抚并用,不能平息。嘉靖年间(1522年—。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这是谁写的什么诗啊? 这首诗是首御2113制诗,是明世宗在毛伯温远征安南时所5261作的送4102行诗。全文:送毛伯温 明世宗(1653嘉靖)大将南征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先生解战袍

大将生来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是郭德纲哪段相声里的? 这并不是某一段相声2113中的5261,是郭德纲相声中的定场诗。改编自明4102世宗朱厚熜所作的一首1653七言律诗《送毛伯温》。原诗为: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郭德纲改编的为: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译文:将军你征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扩展资料:郭德纲,1979年,七岁跟随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学习评书。1981年,开始正式学习相声,三年后,跟盲艺人王田雨学西河大鼓,常宝丰等天津艺人学相声;之后演说《杨家将》、《张广泰回家》、《隋唐》等相声段子。1989年,拜时任红桥区文化馆馆长、作家杨志刚为师学相声,学习了《九艺闹公堂》、《打灯谜》、《八扇屏》、《大保镖》、《吃元宵》等传统。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出自哪首诗? 这两句诗出自明世宗朱2113厚熜所作5261的一首七言律诗《送毛伯温》,原诗如下:大将4102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1653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译文:将军你征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扩展资料作者为了要写将军必获全胜,用“天上麟麒”与“穴中蝼蚁”做鲜明的对比,用来比喻的辞语选得典型,胜负之势立然可见。“原有种”,反映了作者那种庸俗的天命观,用在这里,却也表达了他赞誉大将、坚信出师必胜的心情。“岂能逃”既写出了敌军在这样一位大将的打击下无法逃脱灭顶之灾的丑态,也说明胜利是轻而易举的。因此,作者在最后两句满怀信心地写道:“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这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两句话。“太平”二字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大将出征后,立刻能天下太平,极言其武功卓著,马到成功;其二是指大将能平安归来,隐隐中。

#蝼蚁#雁翎刀#郭德纲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