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2020-10-15新闻6

建窑建盏风靡于两宋之间,三百年间,建阳的窑火日夜不断,规模浩大,在海内外墓葬、遗址中都留下了不少的实物考古资料。相比于居址内出土的文物,墓葬内的随葬品通常完整度偏多,因此墓葬也是追溯历史的资料来源之一。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出土建盏的墓葬有20余座,含纪年与非纪年,墓主人包括有黄庭坚外甥之孙、陆游好友、包拯之孙、秦桧之后等,涵盖范围十分的广,由此我们可以一窥建盏在宋代的地位。

注:纪年墓:入葬的时间明确,基本能确认墓主的身份,为建盏的断代与其相关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陶瓷史的意义非凡。

▼20座墓葬分布位置如下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随葬明器

古时候人们的丧葬习俗,都可以用这一条原则囊括,即“视死如生”,生者需要的衣食住行,亡者一份不落地也需要一份。

买地券就是其中一种特殊的契约文书,标志着文书主人对某处土地拥有的合法所有权,特殊的地方在于这是为亡者所用的,确认亡者墓地的使用权,而随葬的墓券,就是与神灵交易的凭证。地券上会刻有相应的铭文。

宋代许多墓葬都有地券,券文同墓志一起成为考证墓主身份年代的重要证据。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为更加方便于直观感受墓葬年代的早晚,提前列出宋代君主列表

北宋(960-1127):太祖 → 太宗 → 真宗 → 仁宗 → 英宗 → 神宗 → 哲宗 → 徽宗 → 钦宗

南宋(1127-1279):高宗 → 孝宗 → 光宗 → 宁宗 → 理宗 → 度宗 → 恭帝 → 端宗 → 帝昺

墓葬出土建盏资料简表

▼请单击图片查看原图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重要墓葬介绍

①北宋陕西蓝田吕大临家族墓

统计出土建盏的墓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年代以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所占的比例较大,南宋晚期所占比例很小,元代未见。

建窑就在福建,在省内墓葬出现建盏是理所当然,而江西浙江是福建邻省,安徽离福建也不远,亦是情理之中。但是在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的陕西,在北宋时国都已经迁到开封的情况下,还能在西安附近的大家族墓葬群发现出土建盏,这是建盏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且流传广泛,强有力的证据之一。

▼蓝田景色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此家族墓葬使用期限为1074-1117年,横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是为北宋著名金石学家、考古学先驱吕大临的家族墓葬群,其墓室多达29座,有大量瓷器,涵盖定窑、建窑、耀州窑等各大窑系,包括白、青、黑等瓷器,堪称宋瓷盛宴。

▼金毫盏,深腹,M5号墓室,该墓室虽无金石铭记出土,但可根据排列规律推出墓主为吕大临之子吕省山。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一般来说,古代墓葬能保存到今天才被发掘,墓主人还有名有姓有墓志铭,基本非富即贵。蓝田吕氏代表北宋一众名门望族,在北宋名望堪比苏东坡父子三人。其对建盏视若珍宝,也可见建盏与士人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

②程宝睦—兵部尚书之女收藏的极品银毫盏

程宝睦(1131-1210),是南宋时期典型的大家闺秀,其父亲是南宋高宗时期担任过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的名臣程瑀,曾与秦桧同朝;而丈夫汪赓(1132-1178)则担任过汀州的知州。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根据出土纪年墓志买这只兔毫盏出土的墓葬属于夫妻合葬,女墓主是30年后去世才与丈夫合葬,时间为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

该盏口沿镶银,釉水肥润,银毫隐约可见,还带有釉泪,是品质上佳的好盏,推测该盏烧制年代肯定早于1211年,应是墓主人年轻时收藏把玩,可以遥想当年点茶、斗茶是这些官宦家庭的日常,其生活与建盏息息相关,为此去世后其后人将身前所用建盏也埋入了墓中。

▼乌金釉带银毫,品质上佳,口径为12.6cm,现藏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该盏经常在很多图书中都被误当成同为婺源发现的汪路、张氏夫妇墓出土,只有少数专业书中标注正确。婺源张氏墓年代为北宋,出土的是敞口盏,并不是这一只。

③黄庭坚之甥—江西德兴徐衎收藏的建盏

祖父徐俯(1075~1140),黄庭坚之甥,北宋晚期袭父爵授通直郎,靖康年间辞官,入江西诗社,为江西派著名诗人。南宋初,擢拔为端明殿学士,官至参知政事。

▼徐衎墓出土建盏,年代久远,无彩图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④北宋安徽合肥包拯家族墓

包拯(999 ~1062年)为庐州合肥人(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历史上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闻名,在后世经过戏曲加工之后,成为民间盛传的包青天。

鲜为人知的是包拯子孙同样居官清廉,据史料记载:包拯族孙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清官。

包拯其嗣孙包永年(1170-1120年)之墓,出土一只建盏,根据同出的墓志记载:包永年,字延之,是北宋名臣包拯之孙,包永年为旁支过继而来的嗣子,死后与包拯夫妇、包拯长子长媳、次子次媳葬一起。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盏的内外壁均施黑釉,釉层较厚,釉面浓黑而光亮。盏外壁施釉大半,下腹无釉处书有一个“包”字,下腹及器底无釉处可见施有白色化妆土的胎体,化妆土脱落处现黄褐色胎。盏口沿釉层较薄,显一圈紫红色。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包永年为官时受到好评,为人颇有包拯遗风,生前清廉无累产,就连丧葬费用还是包拯次子包綬的两个孩子,永年堂弟出资的。

虽说永年墓室出土的这只建盏,是宋代最顶级的茶器,不过釉色却是极其朴素低调,可以说是很符合墓主的清廉风格了。对比南宋秦桧家族墓(南京江宁)中出土的罕见“三五”底款的建盏,显然是精挑细选,形成鲜明对比。

▼秦桧家族墓出土建盏的「三五」款盏示意图,是墓葬出土盏中难得的带款盏。

千年蒙尘一朝现!探寻古墓中建盏的秘密

墓葬中的建盏历史,可见一斑

古墓修缮良好,能保留至今者,墓主身份通常是非富即贵,且随葬品多为墓主生前喜爱之物。

墓葬出土展现的社会风貌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已是窥豹一斑。

#考古盗墓#包拯#秦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