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独知之虑者 必见骜于民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有哪些?

2020-10-15知识11

有哪些看起来强词夺理,实际很有哲理的句子?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3.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4.夫举贤能,世之所治也…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是那本书上的? 《2113史记 商君列传》孝公平画,公孙鞅5261、甘龙、4102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1653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为什么孔子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能成大事者一定是大格局之人,一定是舍小我之人,也就是天人合一。是大觉悟者:已和万法万物融为一体,其出发点一定是为利益大众的。所以没必要和众人商量,最终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拥护。

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别人不了解,父母亲戚也不鼓励你,你会怎么办?

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准确解释) “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这句话源自《史记 商君列传》,意思是,有高于一般人行为的人,本来就会被人非议;有独特见解和思考的人,一定会被人嘲笑.

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此句什么意思,求翻译。不会的人不要乱回答。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卫鞅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望采纳~

孝公既用卫鞅。..(全篇翻译) 孝公既用卫鞅.(全篇翻译)【原文】孝公既用卫鞅(1),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2),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3);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4。

#武松#国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