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断路器防跳功能校验 防跳回路的作用

2020-10-16知识7

防跳回路的作用

断路器防跳功能校验 防跳回路的作用

防跳继电器原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电热哥哥首先你要明白一个概念,防跳回路,实际上是防合,防止断路器合上后再跳开产生“跳跃”,因此,当故障消失,保护装置没有跳令的时候,当然允许合闸,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防跳回路的测试,它的方法就是,保持跳闸指令,合令发而合不上,这就算有效。一、防跳回路的作用:1、防止因控制开关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未能及时返回(例如操作人员未松开手柄,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粘连)而正好合闸在故障线路和设备上,造成断路器连续合切现象。2、对于电流启动、电压保持式的电气防跳回路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防止因跳闸回路的断路器辅助接点调整不当(变位过慢),造成保护出口接点先断弧而烧毁的现象。二、常用防跳回路有串联式防跳回路、并联式防跳回路、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等。国产断路器多采用串联式防跳回路 防跳回路的典型接线:断路器多采用并联式防跳回路。其中串联式防跳回路最合理,应用也最广泛,它除具有防跳功能外,还具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而烧毁的优点,这也是应用微机保护装置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其他防跳回路只具有防止断路器跳跃的功能,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在执行防跳功能时,。

断路器防跳功能校验 防跳回路的作用

电力常识中断路器调换后二次人员需要做哪些调试工作? 人员需要做以下调试工作:(1)测量实际断路器跳、合闸线圈参数及回路参数后,确定保护操作回路中相关联 继电器(STJ、SHJ、TBJ、BTJ等)的参数匹配。(2)确定断路器内部接线。

断路器防跳功能校验 防跳回路的作用

如何验证断路器防跳回路正常 断路器处于储能及合闸状态时,发合闸命令后(合闸命令保持不要取消)同时发分闸命令(分闸命令保持不要取消),如果防跳回路正常,断路器则在分闸后不再重新合闸动作;如果防跳回路失效,则断路器分闸动作后又重新合闸,然后又分闸。如此继续反复(当然这其中有合闸后的储能),直到你取消合、分闸命令为止。

寻找继电保护的高手啊,我有些题目不会。

变压器差动保护和差动速断保护的区别1、主体上的区别: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是由高集成、总线不出芯片单片机、高精度电流电压互感器、高绝缘强度出口中间继电器、高可靠开关电源模块等部件组成。本装置主要是用于保护变压器设备的。差动速断保护是为了克服过电流保护在靠近电源端的保护装置动作时限长,采用提高整定值,以限制动作范围的办法来保护线路。2、原理上的区别:当区内发生某些短路性故障的时候,在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CT的二次回路中将产生大小相同,相位不同的短路电流。当这些短路电流的向量和即差流达到一定值时,跳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的保护。差动速断保护,为了防止在较高短路电流水平时由于电流互感器饱和时产生的高次谐波量增加产生极大。的制动力矩而使差动保护拒动,当短路电流达到410倍额定电流时速断元件快速出口。3、功能上的区别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应具备差动速断保护及带或不带二次谐波制动的复式比率差动保护,最大可用于三侧差流输入的场合(三圈变)。具有对一次设备电压电流模拟量和开关量的完整强大的采集功能,配备标准RS485和工业CAN通讯口,并通过合理配置实现三圈主变差动保护、两圈主变差动保护、两圈配变差动保护、非电量保护。

漏电开关上的“每月按一次”有什么作用?

断路器上lr lsd tr是什么意思 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 各自的意思2113:Ir 是过载长延时电流5261整定值;Isd是短路4102短延时整定电流值;tr是过1653载长延时整定的时间。有框架等级电流和壳架等级电流,tr为一般在过载(即超过Ir)时,遵循(已经设定好的)反时限曲线,出厂校验时,2Ir或其他倍数值对应个时间,也在这个反时限曲线上。Isd是为了实现短路短延时功能,此功能是防止越级跳闸的(即大面积停电的电力事故),上级断路器达到Isd整定值时开始短延时,为的是给下级断路器脱扣时间,防止其他下级断路器同时切断。扩展资料:断路器的组成部分内部附件辅助触头:与断路器主电路分、合机构机械上连动的触头,主要用于断路器分、合状态的显示,接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中通过断路器的分合,对其相关电器实施控制或联锁。例如向信号灯、继电器等输出信号。塑壳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100A为单断点转换触头,225A及以上为桥式触头结构,约定发热电流为3A;壳架等级额定电流400A及以上可装两常开、两常闭,约定发热电流为6A。操作性能次数与断路器的操作性能总次数相同。报警触头:用于断路器事故的报警触头,且此触头只有当断路器脱扣分断后才动作,主要用于断路器的负载出现过载短路或欠电压等故障时而自由脱扣,报警。

电力常识中继电器内部两组线囷极性相反会造成什么后果?

#电路回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