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王肯堂医书 明代之后有哪些受推崇的医书?

2020-10-16知识6

明清时期有30位著名的医学家,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 明朝: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县)人,汉族,我国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李时珍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在父亲的教导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跋山涉水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解析药物特性,分门别类、性味归经、选方应用,剪繁去复,绳谬补遗,析族区类,振纲分目,完成了我国药物学空前巨著《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阐述,鉴定、药性、方剂、炮制等均有很大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的全书,李约瑟评价为明代伟大的成就。戴思恭,字原礼,号肃斋,浙江诸暨市马剑村人,医学世家传人,幼承父业,继向朱丹溪学习医术,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凭医术征为御医,深得朱元璋器重,著作有《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推求师意》等书。对后代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提出了自己独创见解,明朝御医。万密斋,原名万全,号密斋,是我国明代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以儿科、妇科、痘诊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

王肯堂医书 明代之后有哪些受推崇的医书?

明朝官员华希闳的资料 华希闳既是明朝万历年的大臣也是晚明的医学家。生于万历年间,卒年不详,官至内阁撰文中书舍人加四级金匮。华希闳奉万历皇帝旨意协助王肯堂重刻古代官修医书的事迹为民间。

王肯堂医书 明代之后有哪些受推崇的医书?

孙思邈都有哪些著作? 《千金要方》2113和《唐新本草》5261。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4102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1653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拓展资料《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会同名医撰写《唐新本草》。第二年,孙思邈被召至长安,住在鄱阳公主旧宅。在编写《新本草》过程中,他不仅对陶弘景《本草》《名医别录》作了订正,并增补了百多种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四月,图文并茙的一部《唐新本草》撰写完成,这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共五十五卷,八百四十四种药物。参考资料:词条 孙思邈

王肯堂医书 明代之后有哪些受推崇的医书?

明朝有着名的名医吗? 张无忌~也算一个!

做医疗行业的,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呵护与照顾病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医学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明朝医学家华希闳是做官的吗? 华希闳,生于万历年间,卒年不详,官至内阁撰文中书舍人加四级金匮,专门从事古医书的校刻工作。万历皇帝一生勤于朝政,力图恢复永宣盛世,大力发展军事、经济、医学事业。。

古代的医书,现在还值钱吗 很值钱;1,古代医书,是指关于古代医学疗法和药理知识的专著。2,历代著名古医书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黄帝内经》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张仲景。

缪希雍的祖国传统医德的精神 明医学家(1546-1627)。字仲淳,号慕台,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寓居浙江长兴,后迁居江苏金坛,享年八十余岁。父早殁,幼年孤苦。17岁患疟疾,自阅医书,遍检方书而自己治疗,遂至痊愈。遂立志从医,搜求医方,苦心研究药道,博涉各种医书,尤精本草之学,认为“神农本经,臂之六经,名医增补别录,譬之注疏,本经为经,别录为纬”。于是钻研其理。此外,缪氏生平好游走四方,曾游历三吴,入闵,历齐、鲁、燕、赵等地,亦到过江西、湖北、湖南诸省。在周游之时,到处为医,寻师访友,采药搜方。由于其真诚求教,故于民间经验收集很多,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其寻师访友亦是为了切磋学问,提高业务水平。在王肯堂所著《灵兰要览》一书中,曾经记载缪氏游至南京时,拜访王肯堂,发表了精辟的学术见解,使王氏十分敬佩的相见过程。可见缪氏之学,在当时确有相当造诣,故能名噪一时。著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医学传心》、《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单方》等书。缪希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行医以“生死人,攘臂自决,不索谢”。时人搜集其医案,成《先醒斋广笔记》行世。墓在虞山北麓。

明代之后有哪些受推崇的医书? 明代之后的温热病证,是我国内科治疗的范畴,中医内科学按其传统概念,既包括伤寒之证治,也包括一般杂病之诊断和治疗。明代是研究《伤寒论》学说的重要时期,不同学派兴起,代表人物有方有执、张遂辰、张志聪、王肯堂、李中梓等。方有执编成《伤寒论条辨》8卷,关于伤寒之学说对清代伤寒学派之影响甚大;张遂辰、张志聪著有《张卿子伤寒论》;王肯堂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学家所推崇。内科杂病在明末清初时亦甚昌盛,名家辈出,学派林立。孙一奎著有《赤水玄珠》;楼英著有《医学纲目》;而著名的内科杂病学家薛己,他的著作《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以内科命名学科、书名之最早者。此外,安徽祁门人汪机对医学理论问题之研究尤有卓见。他于1519年总结自己对外科学研究心得时,写成《外科理例》一书。从外科学之发展而言,或可誉之为外科理论继往开来的巨著。1604年,外科学家申斗垣撰成《外科启玄》,他对外科鼻祖华佗的外科手术未能传世深表惋惜,故以“启玄”为其书名,旨在发掘历代外科手术疗法与医疗技术,。

#中医#明朝#王肯堂#李时珍#中国古代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