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建筑抗震规范中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梁拼接强节点

2020-10-16知识14

怎样核对建筑结构节点的对错 节点设计很重要,建筑结构要求强节点弱构件。节点设计涵盖内容很多,例如钢筋砼结构的梁柱节点、主次梁相交处节点、柱根节点等,钢结构的固结、铰接节点、拼接节点、屋盖与柱顶支撑节点等,每种结构的侧重点不一样,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校核对与错,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节点最基本的要求是能有效传递轴向力、剪力、弯矩、扭矩等内力,或释放指定方向的位移,其计算和构造也基于此。

建筑抗震规范中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梁拼接强节点

如何用PKPM计算钢结构桁架 1、PKPM系列软件中有一个模块叫STS,适用于各种轻型钢屋架的计算,例如钢结构厂房,构筑物,设备塔楼等。2、PKPM系列中有关钢结构的另一个模块叫 STPJ;适用于计算重型钢结构厂房,这个用的比较少。3、PKPM中有关网架的模块叫 MSGS,这个可以计算各类网架结构。PKPM系列中直接和钢结构有关的就这3种了。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钢材重量计算,不扣除孔眼、切边、切肢的重量,焊条、铆钉、螺栓等重量不另增加。不规则或多边形钢板,以其外接规则矩形面积计算。钢网架应区分球形结点、钢板结点等连接形式。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度好、抵抗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扩展资料1、钢桁架连接方法钢桁架可用焊接、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或铆接。焊接应用最广;普通螺栓连接常用于可拆卸的结构、输电塔和支撑系统;高强度螺栓连接常用于重型钢桁架的工地连接;铆接用于受较大动力荷载的重型钢桁架,目前已逐渐被高强度螺栓。

建筑抗震规范中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梁拼接强节点

钢结构大梁允许挠度 l/400=27000/400=67.5mm钢材2113的特点是强度高、5261自重轻4102、整体刚度好、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1653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钢结构应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其屈服点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例如H型钢(又称宽翼缘型钢)和T形钢以及压型钢板等以适应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需要。另外还有无热桥轻钢结构体系,建筑本身是不节能的,本技术用巧妙的特种连接件解决了建筑的冷热桥问题;小桁架结构使电缆和上下水管道从墙里穿越,施工装修都方便。1、材料强度高,自身重量轻钢材强度较高,弹性模量也高。与混凝土和木材相比,其密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相对较低,因而在同样受力条件下钢结构的构件截面小,自重轻,便于运输和安装,适于跨度大,高度高,承载重的结构。2、钢材韧性,塑性好,材质均匀,结构可靠性高适于承受冲击和动力荷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钢材内部组织结构均匀,近于各向同性匀质体。钢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比较符合。

建筑抗震规范中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梁拼接强节点

剪力墙浇筑时,如何防止胀模 混凝土胀模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它会千百万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增大、外形不规整,严重者需进行剔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下面就我的工作实践列表分析一下混凝土胀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模板设计方面的措施2、荷载的组合:除按规范计算混凝土的侧压力外,还应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堆料方法及可能发生的意外荷载。3、模板的设计:全钢模板板面、支撑、对拉螺栓的布置可按通常方法计算,但面板为木竹板面时,因板材的技术指标一般在标准干燥条件下测定,经水泡后会稍有损失,因此凡采用木、竹面板时,建议其厚度较计算值作一定的增大,围檩间距及柱箍间距作适当减小,对拉螺栓布置间距也适当减少。4、对拉螺栓的布设:应结合结构计算布设,对不宜布设对拉螺栓的部位,可采用支撑进行补强。此外,在距墙、柱模板200~250㎜处楼板上,须预埋18-25钢筋支脚,以固定模板下口。5、对楼板的支撑,应在结构计算基础上,分别计算梁、板支撑架,并根据实际设计情况布设支撑架立杆。采用二次支撑体系或快拆模体系,要画出详细的模板图辅助施工。6、处理好以下问题:角模形式、大小及与墙、楼板模板的连接方式;模板板块的拼接方法,大模板之间及大模板与角模的。

#pkpm#普通混凝土#钢结构厂房#桁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