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油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有何区别?

2020-10-17知识6

紫外可分光光度法用于含量测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和_____ 对照品比较法、吸收系数法、比色法祝学习愉快~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为什么采用三点校正法 因为含维生2113素a原料中常常混有许多5261杂质,包括异构体,氧化降解产物,合成中间体4102,副产物等1653有关物质,且含有稀释用油,这些杂质在紫外区也有吸收,导致在维生素a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并不是维生素a独有的吸收,为了消除其他物质引起的误差,所以采用三点校正法。三点波长的选择原则:一点选在维生素a的最大吸收波长处,其他的两点各在这一波长两侧选一点。这两点有两种选择方法,第一种是等波长差法,即最大吸收波长为328nm,左侧一点为316nm,右侧一点为340nm.这是10版药典规定测定维生素a醋酸酯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等吸收比法,即左右两波长处的吸光度相等等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的七分之六。10版药典规定测定维生素a醇时用此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有何异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有何区别?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1.基本原理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COD是什么国家标准?优缺点各是什么 COD不用紫外测,用可见光,具体见《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 2007)COD量是表征水本被污染程度的主要指标,在当前主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酸性高锰酸盐氧化法、碱性高锰酸盐氧化法和重铬酸盐氧化法等等,前两种方法主要检测地下水及污染较轻水的COD含量,后一种主要检测污水中COD的含量。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氧化完全,测定准确。但是,这些方法要求检测条件较为严格,试验时间长,同时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有些试剂使用还要进行处理,否则就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简单、快速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的COD便可解决这些问题。1.基本原理水中以有机物的量来代表水中 COD 的量,虽各种有机物都有自己的吸收度,对每一波长的光的吸收度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有机物在紫外光谱区波长为254nm处有很强的吸收,因此在波长254 nm 紫外光区来测量污水 COD 具有很大的准确性。但是,实际我们平时所做的污水样品中,大多数都较混浊,其中含有大量的悬浊物及一些胶体,这些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对测定COD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所以我们必须对此时测得的COD量进行修正。也就是说,我们同时还应测出此时水的浊度,在波长为。

怎样用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矿物油?影响其测定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的原理,为什么要在两个波长测定吸光度 1、原理:在盐酸介质中,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纳米波长处的吸收而定量测定,溶解的有机物在220纳米处和275纳米处均有吸收,而硝酸根离子在275纳米处没有吸收。因此,在275。

废水中油的测定,1.有哪些方法?异同点和适用条件? 一.方法原理 重量法(CJ/T51-2004)的原理:以硫酸酸化样品,用石油醚从样品提取油类,蒸发去除石油醚,再称其重量.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的原理: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记忆_染成画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spectrophotometry,UV-VIS)1定义: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2分类: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其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与其它光谱分析方法相比)(2)灵敏度高;(3)选择性好;(4)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5)用途广泛。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的,利用被测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来了解物质的特性,这就是光谱法的基础。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出该物质在测定波长范围的吸收曲线。在吸收曲线中,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进行物质含量的测定。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1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即。

#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