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扬麦158是一种什么样的品种 里下河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2020-10-17知识12

济麦44适合江苏种植吗? 济麦44适合不适合江苏种植?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请看小编为大家解答。(阅读本文需要大约10分钟)要想知道江苏适不适合种植济麦44首先要先了解济麦44和江苏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济麦4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的绿色、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济麦44”具有优质、抗病、抗倒、早熟、节水等特点,适合制作具有弹性与嚼感的面包、面条等。2018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对11个小麦主产省份的6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品质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济麦44”的粗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小麦品种。济麦44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叶色浅绿,旗叶上冲,抗倒伏性较好,熟相好。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3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2天;株高80.1厘米,亩较大分蘖102.0万,亩有效穗43.8万,分蘖成穗率44.3%;穗长方形,穗粒数35.9粒,千粒重43.4克,容重788.9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越冬抗寒性较好。2016年、2017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5.4%,。

扬麦158是一种什么样的品种 里下河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在我国,除了袁隆平还有哪些人在粮食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补充一个,南方麦王—程顺和 院士,非常低调,无论是本人作风还是媒体宣传。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室主任,研究员,到现在既没有换过单位也没有挂过任何行政职位,在1972年调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后一直从事小麦育种与栽培研究至今,相比别的院士一对头衔,程顺和 院士只算是基层农科所的“草根”,甚至很少学术论文,大家都知道院士的份量,许多单位甚至省市都是抢着要,所以他能做到这样真的非常难得,看,不到半页。但即使是这样,程顺和院士1991、1998年凭借扬麦5号、扬麦158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入选农业部推评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程顺和 院士从事小麦育种四十余年来,参与育成扬麦3、4号,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10、11、12、13、14、15、16号等二十多个小麦品种。其中扬麦3、4号分别获农牧渔业部(现农业部前身)技术改进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扬麦5号的育成,使小麦单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是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直接促使整个长江下游小麦品种大面积更换。90年代扬麦158的育成,初步解决了世界小麦育种中广适高产与抗赤霉病白粉病相结合的难题,扬麦158是90年代。

扬麦158是一种什么样的品种 里下河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中国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都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回答这个问题以下是12个目前在小麦产区大面积使用的小麦品种:1、郑麦9023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2、石麦15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3、烟农19 东省烟台市农科院4、济麦22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5、郑麦366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6、衡观35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7、8、扬麦13、扬麦16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9、百农AK58 河南科技学院10、周麦18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11、邯6172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12、石麦15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皖麦52

扬麦158是一种什么样的品种 里下河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中熟小麦有哪些品种? 1、鲁麦1,以矮丰3号/孟县201/牛朱特,三交而得。是个变种。特征特性:弱冬性(播种以适期靠后,也可迟播),中熟偏晚。顶三叶较大,茎秆多蜡粉,秆壁厚有韧性,抗倒伏能力较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较大,多花多实。丰产稳产,对地力水平适应性较广,总需肥量为中上等水平。抗性:根系发达,活力强,耐干热风;抗旱;高抗白粉病;耐蚜性;高抗三锈,黄矮病。适应地:山东泰安南李村,宁阳县,济宁,菏泽,枣庄,苏北,皖北,河南一带。2、小偃107,以绵阳75-20做母本,小偃392作父本杂交。特征特性:弱冬性,中熟,种子休眠期短,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出粉率高,穗层整齐,灌浆快,成熟时落黄好,口紧不易落粒,结实性好,产量高而稳,耐晚播,适应性广。抗性:抗倒伏,抗寒,对病害的综合抗性较好,抗条锈病,抵抗赤霉病,感白粉病和叶枯病。适应地:陕西省推广品种。3、扬麦158,用扬麦4号/St1472/506(郑引一号)杂交。是变种 特征特性:春性,中熟。耐迟播,茎秆粗壮,韧性较好,株型较为紧凑,穗长方形,长芒,有锯齿。灌浆速度快,籽粒大但饱满度稍差,适应性广。抗性:抗寒性及抗倒伏性优于扬麦5号,耐湿性一般,对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有一定抗性。。

在我国,除了袁隆平还有哪些人在粮食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粮食安全及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重要地位。那么,谈及小麦,必需给大家介绍一下山东农学院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知名校友:李振声先生。李振声,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李振声先生是中国科院院士,200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振声成功地将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导入小麦,育成了小偃麦八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易位系等小偃麦新类型。在获得上述小偃麦新类型的基础,针对不同阶段的育种目标,选育出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这些品种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他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实用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开创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提出走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1985-1987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三年徘徊,李振声向政府提出在黄淮海地区进行中低产田治理,打破徘徊的建议,1993年,全国粮食从8000亿斤增长到9000亿斤,其中黄淮海地区增产504.8亿斤。【云种养APP—汇聚全国。

#小麦#李振声#水稻品种#农业#三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