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宿豫“流量扶贫”“带货”助农奔小康

2020-10-17新闻6

宿迁网讯(记者 孙军贤 通讯员 朱子斌)“听说后天万达广场有夜色农产品大集,到时一定过去看看。”10月15日中午,家住宿豫区名河雅居小区的居民张莉说。自2018年10月至今,宿迁市委驻宿豫区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帮扶队”)先后举办20多场“‘流量扶贫’村村行”“流量扶贫”年货大集等活动,线上线下交易额达1500万元。

宿豫“流量扶贫”“带货”助农奔小康

创新推出“流量扶贫”

2018年秋,市商务局驻宿豫区丁嘴镇登山村第一书记张煊到村任职几个月后,发现经济薄弱村及农户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存在销售难。如何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并能卖出好价钱?经过思考,他想尝试打造电商扶贫升级版——“流量扶贫”这一扶贫新模式。“网络购物是拓展农产品销路的重要渠道。宿豫区部分农产品之所以打不开销路、卖不出好价,与农民的传统买卖习惯有很大关系。这一思想瓶颈必须打开。”当张煊把想法向“帮扶队”领导汇报后,当即赢得领导及同事们的点赞。

“流量扶贫”即在经济薄弱村居和低收入农户中培育电商公司或网店,培养熟练使用网络新技术、新方法的网店经营者,利用自媒体进行在线直播,借助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网络社交平台,大量精准宣传推介经济薄弱村居和低收入农户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快速上网,扩大销路。

为了实施好“流量扶贫”项目,短短几天,12名帮扶队员与第一书记就拜访了11个帮扶村居、9家企业与32名帮扶对象,采集的相关视频时长达7个多小时,拍摄相关产品图片863张,及时搭建并上线了“社区购”“流量扶贫”专属平台。

扩大农产品销路

2018年10月17日,“‘流量扶贫’村村行”来到登山村,通过自媒体和直播的方式,进行特色农产品网售直销活动。

登山村是以生产金针菜为主的特色村。当地金针菜生产采用干蒸工艺,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属于原生态农产品,当这一信息通过“‘流量扶贫’村村行”平台宣传后,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关注,据统计,现场达成采购金针菜意向16万元。

茭白是登山村人生产的又一特色农产品。在场的一位饭店老板了解茭白产品及价格后当场决定,他的连锁饭店今后全部采购该村茭白,同时还在饭店老板圈子里帮助推广登山村茭白。花卉种植户丁先生也收获不小,收摊后高兴地说:“‘流量扶贫’村村行还真行!”而桃农盛运玲当日带到现场的几百斤桃子销售一空。更令盛运玲没想到的是,外地客商通过直播信息联系采购,共销售了13万斤桃子,销售额达40万元。

2018年11月5日,在丁嘴镇农贸市场举行的“‘流量扶贫’村村行经信专场”活动中,23家商户与企业对接,当场销售3.2万元,达成销售意向30万元。2019年7月5日,“‘流量扶贫’社区行”走进宿豫区中通名仕嘉园小区,82种农副产品受到了居民们欢迎。此后“‘流量扶贫’企业行——消费扶贫走进正大”活动,又把农产品、企业爱心人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宿豫区岭上花开园艺等企业开通了网络直播销售绿植花卉平台,丁嘴镇丁长庄村等经济薄弱村居成立了电商公司。

2019年下半年,宿豫区通过“流量扶贫”帮助销售农产品536万元。今年初,“流量扶贫”再次火热起来。宿豫区数千亩芹菜、黑菜、蒜苗、草莓等农产品借助“流量扶贫”扩大了销路。陆集镇党员通过“流量扶贫”信息,帮助50余户低收入农户“带货”销售芦蒿1万多公斤。

助力乡亲奔小康

在宿豫区万达广场有一个“流量扶贫”宣传展示柜,这里的农产品都是“帮扶队”从经济薄弱村居征集来的。展示柜占地40多平方米,租金全免,展示扶贫产品50多种。

两年来,“帮扶队”队员探索出的“流量扶贫”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扩大了特色农产品和市场对接渠道,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宿豫区农产品扩大了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丰富了市民们的菜篮子。

两年来,54名帮扶队员和53个经济薄弱村居精诚合作,培育了一批懂网络、会宣传、精销售的新农人,帮助了经济薄弱村居和低收入农户培育了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了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

#扶贫#流量#带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