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疾病科普】帕金森病病理分期及个体化治疗

2020-07-21新闻5

原标题:【疾病科普】帕金森病病理分期及个体化治疗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常见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超过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帕金森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目前全球已有约400万病人,在中国就有约200万患者。帕金森病随着病程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还没有任何可靠的方法可以根治或逆转疾病的进展。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当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时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而副作用逐渐显现。

帕金森病四大症状:帕金森病往往在55—60岁后发病,主要影响日常活动或运动功能。

早期表现为手脚僵硬、动作缓慢和震颤,中晚期出现起步困难、翻身困难、身体易失去平衡。病人运动能力明显受限,生活往往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自理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早期发现和诊断:一般认为出现下列情况,应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应尽快找相关专家看病确诊。

1、50岁后慢慢出现不明原因的手臂、腿脚颤抖,并且往往在身体静止时抖动明显,而活动时减轻;

2、上下肢动作逐渐变得不灵活和僵硬,如写字越写越小,扣扣子很慢,走路时手臂不摆动等;

3、面部表情不丰富,说话慢或口齿不清楚,口水多;

4、起立或在床上翻身时动作慢,起步困难,经常觉得脚贴在地上迈不开步子。

帕金森病病理及分期:最新研究认为,PD的病理改变并非始于黑质致密部,而是分为6个期。1,一些患者会出现嗅觉的异常。到了第二期,延髓和桥脑被盖受到累及,包括尾状核、中缝核、蓝斑等出现病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睡眠障碍、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被称为运动前期2。到了运动前期3,中脑也开始受累,影响到杏仁核、黑质致密部等,患者的色觉、体温调节、认知等功能出现异常,还可能发生抑郁、背疼等。

上述三期病变都发生在经典的PD运动症状出现之前,这就是为什么抑郁、睡眠障碍、便秘、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在疾病很早期就会出现的原因。一直到了病理改变进入第4期,病变损害到丘脑,才会出现PD典型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四主症”。很多患者到这个时候才会求医,但病理改变已经不轻了。之后,第5期病变会累及新皮层,出现运动波动、频发疲劳等症状。而当第6期病变进一步损害到新皮层时,相应的就会出现错乱、视幻觉、痴呆、精神症状等表现。

王茂德教授介绍:根据帕金森病患者就诊特点,初期患者在面对治疗时常常会陷入两种极端。有些患者不愿及时吃药,主观上认为拖延用药时间可以延缓药物的耐药性。他们顾虑的是,如果早用药出现耐药情况,后期就没有其他治疗办法了。

事实上,最新颁布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最关键的变化就是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早受益”。另一种极端的患者则是一心求快拼命吃药,只要感觉自己症状加重后便自行加药,起初自己的僵硬、迟缓等症状会有所改善,但不久就会由不动变为多动,还会伴随出现烦躁、幻觉等副作用。导致远期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甚至会出现剂末现象。

那么,为什么有些帕金森病患者在服用药物后感觉“无效”?这个效果应该如何判定?

这是因为疗效期望值达不到患者期望值,其实际上是有效,但被患者认为无效。有些帕金森病患者对疗效期望过高,对一些初步的改善判断为“无效”。医学研究显示帕金森患者服药后总体改善30%以上就被认为有效,震颤为主的患者可能总体改善只有20%以上。这种情况常见于早期症状较轻的PD患者,或者由于担心副作用等因素服药剂量偏小或者不敢服用美多巴等强效药物的患者。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短期住院或在帕金森专病门诊进行标准化的急性左旋多巴疗效试验。由专科医生来帮助评定药效及最佳治疗剂量。

因此,我们提出:为了达到药物治疗最佳效果,帕金森病患者用药应记好这些原则:个体化,注重长期药物规范调整,不求全效优化短期目标关注长期目标。

#心脑血管#帕金森病#患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