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热评|面对科创“回归”大趋势,上海的“梧桐”要怎么栽?

2020-10-17新闻4

热评|面对科创“回归”大趋势,上海的“梧桐”要怎么栽?

百度创新中心内的智能机器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日前启动,带动“创新创业”再度成为热词,并且引发讨论——正沿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道路砥砺前行的上海,未来要怎样培育、集聚更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

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交替的历史关口,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恰逢其时。

放眼全球,外部有趋势。以往科创企业喜欢集中在大城市边缘或周边,硅谷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但近年来,科创企业开始出现新的集聚趋势,纷纷选择“回归”大城市甚至大城市中心城区,因为经过权衡,完善的城市软硬环境能为企业集聚带来额外收益,帮助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这也被称之为“硅巷现象”。这一趋势的出现,为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吸引优质科创企业,提供了“东风”。

聚焦上海,内部有动力。上海经济是典型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这是当前上海经济的特征与优势,也是下一阶段拉长“长板”、在特色中增创新优势的出发点。为了更好地发展体现策源功能的创新型经济,需要众多掌握世界一流技术、引领未来科技潮流的科创企业“挺身而出”,为上海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进行赋能。

“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培育集聚科创企业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政策保障方面,推出《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带有鲜明上海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金融创新方面,充分发挥科创板的作用,开市一周年,上市企业达133家、总市值突破2.6万亿元……同时取得诸多成果,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三个总部和三个中心宣布落户上海等。

“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科创“回归”大趋势?可以努力的方面有很多,除了融资服务、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硬”举措,“软”环境上也要多下功夫。

如制定城市更新相关规划时,充分考虑科技创新的位置和应用。杨浦长阳创谷的做法可供借鉴,它将工业时代的仓库、厂房等进行改造,既保留工业元素,又融入时尚气息,变成适合科创企业的低成本、高品质工作场所,并引导整个片区向科技创新方向转型。

科创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建议发挥精细化管理优势,做好人才配套服务,帮助他们安居乐业。松江中山工业区的科创人才服务区值得一提,里面不仅有“美食圈”、足球场,还建设了10万平方米月季小镇,方便居民放松与激发灵感。

爰植梧桐,以待凤凰。站在全新历史时期的起跑线上,上海将以最诚挚的态度,面向全球科创企业,张开热情的臂膀。应邀而来的大小“独角兽”们,不仅会在这片热土上找到自己的舞台,还将汇聚成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长三角乃至中国科创实力的强大推动力。

作者:叶松亭

编辑:叶松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