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2020-10-17新闻11

参军戏是唐代一种较为流行的艺术表演,这种以两人表演为主,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内容多以讽刺或戏谑为主,是滑稽戏的一种,由于唐宋社会的发展,参军戏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事实上从参军戏中,能够看到我们很多熟悉的内容,比如戏曲和相声,应该是在逐渐发展过程中,被逐渐的影响和接受的。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1

唐代戏剧有好多个种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对唐代戏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后,将唐代戏剧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歌舞戏;一类是滑稽戏。

不过事实上这样的分法遭到了后来很多人的质疑,就连王国维本人也认为,如果只按照技艺划分戏剧的种类,未免有失偏颇,不过由于王国维在近代本身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这样的划分方式后来却逐渐的被大众所接受。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滑稽戏在古代称为优戏,是俳优主要的表演形式,现在很多人都将俳优表演的优戏与相声挂钩,实际上二者还并不能同日而语,优戏最主要的特点是角色扮演,比如穿戴一些特定人的衣冠,模仿该人的言行举止,甚至有时候并不局限表演的艺术,除了戏弄讽刺以外,歌舞通常也是优戏表现形式,

优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时期的祭祀鬼神的巫(女为巫,男为觋),由于古代人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并不足够,因此巫的活动十分广泛,通常在体现在氏族之中方方面面的大事上,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求神问卜,而巫之所以盛行,主要也是因为他们能通鬼神,通鬼神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一种是请神入体,一种是灵魂出窍

我们如今视这两种方式,都为迷信,实际上也可以看出,巫在古代之所以能让大多数人相信,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扮演请神或者出窍时候逼真的演技,促使人们相信他们真的能通鬼神,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时候,能带给人心里很大的安慰。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不过从氏族社会转化到国家形成时期,巫的作用逐渐减小并为统治者所服务,虽然宗教活动的巫仍然存在,但地位已经有所下降,这时候在统治者的身边,出现了一些以专门表演为生,取悦于君王的人,这部分人被称为俳优。

其实俳优所扮演的优戏,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大秦帝国之纵横》第一集,魏国使臣离开的时候,俳优表演魏齐相王时候的场景,除了各自角色分明外(分别扮演魏王、齐王),言语中多含讥讽之词,而且行为举止夸大异常,由此可见早期优戏表演的风格。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不过俳优这种表演风格,我们之前也说过,专门是为了取悦君王而生的,并且后来一直延续下来,最有名的莫过于五代时期,后唐庄宗宠幸的伶人,不过也因为过于宠幸,最终导致失国亡身,这也是历史上因宠幸优伶的一个惨痛的教训。不过事实上五代本就承袭于唐代,优戏的表演风格也是在唐代的时候,被进一步完善的。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2

官吏由于本身处于社会特殊的阶层,所以并不经常以戏谑的面孔示人,而官吏对于下层的百姓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久而久之令百姓产生畏惧的心里,虽然在明面上,百姓并不敢讥讽官吏,甚至在内心深处,对于官员乃至朝廷的统治阶级,有着天生的畏惧感。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统治阶级也希望能遴选斟酌一部分对统治有利的管理,但往往事与愿违,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往往顺乎心意而决定官员的任命:

汉和帝时期,馆陶令石躭贪污受贿,被人举报,但皇帝欣赏石躭才干,因此并不下令处罚,只是每到饮宴之时,便令石躭穿上老百姓的衣服,俳优这时候可以好生戏弄。

“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实际上俳优这样一种表演,到成为了滑稽戏之中一种特有的分支“弄假官”,假官意思从表面上来看,就是扮演官吏的意思,通过讽刺戏弄官吏的方式来进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唐代参军戏陶俑

不过讽刺官吏毕竟是有失朝廷体面的一件事情,因此在统治阶级之中不大能吃得开,倒是在民间逐渐的盛行。不过有关弄假官如何演变成参军戏,倒是和后赵皇帝石勒有关系。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因为一任参军贪污渎职,因此命令一艺人假扮这个参军,然后再由另外一个艺人出言讥讽戏弄。

由于石勒这一举动,使得“弄参军”后来成为“弄假官”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曲目,并在唐代的时候逐渐发扬光大。“参军”原本是中国古代军队官职,在汉代的时候地位很高,在百姓心目中反倒成为官吏的普遍代表。

参军戏的表演一开始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被戏弄的对象,俗称“参军”,另一个就是戏弄的人,俗称“苍鹘”,在表演的同时,“苍鹘”多有打“参军”的行为,以表示戏弄的动作事实上,这里的“参军”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成为艺人表演角色的成称呼,“参军”代表的就是参军戏之中被戏弄的角色。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因为参军戏本身发源于优戏,因此其语言特色便带有优戏的习惯,甚至后来还出现了以同音字或者是方言为嘲弄的项目,但随着后来的发展,参军戏本身的表演出现了很大变动,也不一定滑稽可笑为主。

并且由于唐代社会风气,歌舞戏在参军戏(或者说滑稽戏)之中的影响非常大,参军戏之中也出现了以歌舞为主的表演形式,甚至发展到晚唐时期,参军戏出现了多人表演和女性角色参与演出。而这种复杂的表演,也影响了中国戏曲的发展。

结束语

在曲艺界,公认相声是源自于参军戏,可以看到的就是,参军戏之中两人或者多人的表演形式,和传统相声之中的捧哏、逗哏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除此以外起源于晚清时期的相声艺人,虽然处在社会最底层,但也有自身气节在里面,这一时期相声创作多含有言辞激烈的讽刺,意在针砭时弊,同样也有承袭自参军戏之中部分表演特点。

此“参军”非彼参军:唐代参军戏小考,嬉笑怒骂皆是人生哲学

总体来看,参军戏之所以能在劳苦大众心目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除了逗人发笑,更在于其反应劳苦大众内心的诉求。参军戏在早期多扮演朝廷官吏,用讽刺嘲弄的方式,来表现劳苦大众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同时他反应了另外一种诉求,那就是期盼清正廉明,爱护黎民百姓的官吏出现。这才是参军戏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为各派艺术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隋唐#俳优#相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