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令人胆寒的人性洞察

2020-10-17新闻12

儒家文化以仁取道,虽然秦始皇时期采用法家治国,进行焚书坑儒,折损了儒家不少的势力。但汉武帝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家之道作为治国标本。汉武帝出发点是好,但奈何历代王朝,将儒家之术过于扭曲用作权谋之法,成为皇权服务的工具。

其实权谋之术归根结底就是帝王之术,帝王之术就是对于民心的统治与驾驭,而这时儒家文化所尊崇的“仁”自然成为了帝王的工具。而再次论起民心统治,其实就是帝王对人性的洞察和控制。封建社会有着严重的阶级性,帝王若不擅长使用权谋之术,则无法统治江山、治理百姓。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令人胆寒的人性洞察

而所谓的权谋之术,其实是分两种阴谋和阳谋两种。阴谋一般为小人所使用,即使赢得人心也无法守住江山。而阳谋恰恰相反,若是擅长将权力玩弄于鼓掌间之人,即使明知有害,也会义无反顾所设入的圈套。

凡成大事者,皆能很好运用权术。但是纵观全局,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阳谋总共有三次,而这三次都是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颠覆。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令人胆寒的人性洞察

合纵连横

苏洵曾经在《六国论》中分析了秦国胜、六国败的原因,其中互相猜忌、不够团结、不能一致对外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势单力薄的秦国,正是利用六国之间的弱点,一举歼灭。

秦国原先只是盘踞在西部的蛮荒之地,对于六国根本造不成一些实质性的危险。但是秦国历代君主皆是励精图治之人,再加上后期秦国人才辈出,商鞅、张仪和范雎等人在秦国的谋略,秦国生产力飞速发展,逐渐超越其余六国。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令人胆寒的人性洞察

战国后期,天下纷争不断,土地兼并、城池覆灭是顷刻间的事情,而六国显然知道一家独大的危害,六国联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秦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的弊端,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从未有过信任,只需要秦国借着漏洞挑拨,六国之间便会因为猜忌或者是自私导致关系破裂。

秦国无疑是以天下为棋盘,以六国人性为棋子,靠几代人的运作成功使得六国毕、四海一。秦国的这一盘棋,无疑是阳谋利用得最好的一次,以洞察人性将天下收归手中。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令人胆寒的人性洞察

推恩令

汉朝初年,君王权利无法集于一体的苗头已经出现,而汉武帝时期诸侯林立,且掌有一定的兵权,再加上山高皇帝远,私自厉兵秣马帝王是无法知晓的,这样一来君王政令无法下达,皇权过于松散,江山自然动荡!

推恩令的实行,便是巩固皇权最好的手段。推恩令其实利用末等人的心理,诸侯之位传承一般是嫡长子,至于其他庶子自然是无法沾染权利半分。王侯将相毕竟是少数,政策要符合多数人的意愿方可实行,而推恩令便是为这些人颁布的。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令人胆寒的人性洞察

诸侯、王爷子嗣越多,权力越被分散,最终将皇权收归中央。虽然王侯将相皆知这只是有利于帝王,但是他们无力改变。因为推恩令确实是达到了多数人想要的利益,而且本来无法得到土地的人,更加拥护帝王,地方无法再对中央造成威胁,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以多数人的利益取胜,汉武帝政策在当时来说,无疑是阳谋运用得较好的一次。虽不如瓦解六国来的伟大,但是从汉武帝开始中央集权制逐渐加强,江山逐渐得到稳固,这才有了后世的辉煌。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令人胆寒的人性洞察

二桃杀三士

春秋之时注重“士”的气节,而齐景公为了瓦解三人对自己势力造成的危害,利用三人心中的自满,逐渐磨灭三人团结之心。

齐景公准备了三个桃子,将其分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人,以吃桃子的方法挑拨三人的关系。三人皆是认为自己在开疆辟土之中功勋最大,所以桃子自然是独自霸占,不与他人分享。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令人胆寒的人性洞察

而古冶子因为没有拿到桃子,再加上认为自己功勋最大不合理,因此自杀。而其余两人明白是自己的贪婪,造成朋友的死亡,羞愧难当进而拔剑自杀。

故事虽然有些不可信,但是利用人性的贪婪,进而解决身边的威胁,且不将自己牵连其,最后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乏为阳谋最好的应用。

帝王本非常人,若是想要江山长治久安,权谋之术必须应用得当,而其中以人心取胜便是最好的政令。环环相扣的谋略,方能在无意之中杀人于无形,这种政策相较于温水煮青蛙并不不同,但收获效果却是惊人,有的时候的赌注甚至是天下。

#君王皇帝#诸子百家#阳谋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