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朝诗人均是武林高手,李白会剑术,杜甫雄风纠纠

2020-10-17新闻5

开元二十四年,为了去山东学剑术,李白拖家带口一路到了山东。看到这你肯定就想问,为啥学剑要去山东啊,别的地方不行吗?因为当时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就隐居在山东。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斐旻,其实他也曾出现在李白的诗词里。他确实是个厉害的人,唐文宗时期,李白诗歌、张旭草书、斐旻剑舞,被称为"三绝。李白这次过去就是为了学习剑术。李白小时候的时候自己就练过,这次去山东又受到了老师的指导,所以进步很大。后来可以说是武艺高强了,在一次打猎中,竟"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

唐朝诗人均是武林高手,李白会剑术,杜甫雄风纠纠

五十六岁的杜甫写过一首《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骑马忽忆少年时,散蹄并落瞿塘石。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粉堞电传紫游缰,东得平岗出天壁。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 这诗也写到了,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武艺高超、善于骑射的高手。到老了的时候依然还是雄风纠纠。

在很多历史记录里,也不难发现很多唐朝的诗人都会一些武功且身体健硕。他们都是隐藏的高手,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样的:唐朝的时候,尤其是初唐的时候,人们都很注重身体健康而且人们审美也变了。那时候人们喜欢健壮的男子。而到了盛唐初期的时候,人文的氛围越来越重,而且社会繁荣,经济发展,大家开始追求精神满足。于是各类活动就丰富多彩起来了,各种有趣的项目也都有了。到了后面武则天时期,对于武科人才的选拔也促进了这一审美。

唐朝诗人均是武林高手,李白会剑术,杜甫雄风纠纠

那时候,骑马射箭大家都开始学,善骑射能打仗又强壮的人是很受欢迎的。而且那时候侠客气息弥漫整个社会,人们都渴望保家卫国。武侠气在整个社会中涌动。"保卫边塞去"——是"唐人为祖国立功的英雄气概的向往"。从那时候的一些诗词里就可以看出来,那些长安少年都是志在千里,愿意报国的好男儿。

唐朝诗人均是武林高手,李白会剑术,杜甫雄风纠纠

李颀也在《缓歌行》里写:"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他在闭关修炼的十年里除了读书还有就是练武。他那时候被称为边塞诗人之一。高适就在小时候练了一身好武艺,后上场杀敌保家卫国,终"以诗人为戎帅"。畚斗在一线战场。岑参和李颀一样,少年时代居于颍阳及嵩山,既读书,亦习武。之后也上战场过,他们那时候很看不起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唐朝诗人均是武林高手,李白会剑术,杜甫雄风纠纠

其实不只是这些例子里的人,那时候不仅是边塞诗人有武侠气,那时基本所有诗人都有武功基础。不仅提笔写诗而且可以上场杀敌卫国。就像骆宾王,闻一多评价他"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再比如陈子昂,卢藏用《陈氏别传》说 "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

唐朝诗人均是武林高手,李白会剑术,杜甫雄风纠纠

张说,虽然和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作为诗人被熟知,却遮不住他戎帅本色。之前他带着刀去求太宗杀了太平公主,平息政治斗争。不管怎么说,这种的风气是好事。那时候人们基本都有强健的体魄,确实都很厉害又令人敬佩。

参考文献:《唐诗三百首》《陈氏别传》

文:追风少年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