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朝的没落为何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也衰落了?

2020-10-17新闻4

唐朝的没落为何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也衰落了?

东汉时期的士族门阀势力慢慢的兴起,时代的动乱以及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存在给士族门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再加之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世家大族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士族门阀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形成了一股与皇权并存,甚至在某些特定时期成为一股超越皇权的势力。

如此稳固甚至可以说是强大的士族门阀,以当时小农生产的角度来说可以作为一种和封建君主专制共存亡的存在。

但纵观历史潮流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一直稳如磐石的封建君主专制也有垮塌的一天,士族门阀作为一股直接威胁皇权,直接盘剥平民百姓的势力,也会有消亡的那一天。

随着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更新,士族门阀逐渐没落,最终随着唐朝的没落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具体又是如何随着唐朝的衰落消失的了无踪迹呢?

唐朝的没落为何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也衰落了?

一、 士族门阀的兴起与壮大,各色因素的推动

士族门阀是存在于战乱年代的独特政治经济的独立个体,但任何类似这样庞大的经济形态都不会是一天形成的。

士族门阀自东汉后期产生,到三国时期不断发育成长再到魏晋时期不断壮大,煊赫一时。士族门阀在形形色色的因素的推动下才成就了自己的庞大群体。

那么到底是那些因素才推动了这些名门望族的发展壮大,造成了"士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场景呢?

(1) 庄园经济,带动经济力量不断壮大

士族门阀产生于不太安稳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中没有一点自身的经济力量怎么能在龙争虎斗的乱世中生存。

于是将土地与政治权力相结合的经济形态就应运而生了,庄园经济或者说是世族经济,为士族门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较好的经济物质基础。

唐朝的没落为何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也衰落了?

对于庄园经济的具体形态,我们可以通过《水浒传》中对庄园的描写来捕风捉影,即便书中描写的不是士族门阀最鼎盛时期的庄园景象,也能通过书中的描述来看出其大致的模样。

在《水浒传》第三十七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大闹浔阳江"中写道宋江发配江州时路中路过穆家庄的情形:

"前临村坞,后倚高冈。数行杨柳绿含烟,百顷桑麻青带雨。高陇上牛羊成阵,芳塘中鹅鸭成群。正是:家有稻粱鸡犬饱,家多书籍子孙贤。"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庄园就是一个完全可以拥兵自立的小社会缩影,有完整的生产生活系统,达到了高度的自给自足。

即便是庄园以外再怎么动乱,只要庄园没被攻破,内部的百姓依旧可以怡然自得。正是依托于这样的经济形态,才让士族门阀在较为动乱的社会中安稳存在,并维系了数百年之久。

(2) 九品中正制,专属于士族门阀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始于曹操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到后期逐渐偏离了原有的选拔目的,形成了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形。

唐朝的没落为何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也衰落了?

起初曹操实行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一方面是想要吸纳当时的一些地主豪强势力来帮助自己的势力壮大。

从中招募一些直接人才的同时,以后也在这些世家大族的后代中选拔官员,使得当时一些官员依附于自己的家族,忠心为朝廷效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并且以九品中正制为主,还同时施行了其它的一些官员选拔制度。但后来由于世家大族势力的慢慢崛起到东汉时期甚至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景象。指的是东晋时期把控朝政的王氏大族与当时的司马氏政权共治天下的局面,完全说明了当时世家大族势力的强大。

在封建社会中皇室一族不可能允许其它世家大族与自己家族势力相媲美,由此士族门阀的覆灭一定会随着皇权的再次壮大慢慢倾覆。二、 打压与抑制,渐渐瓦解的士族门阀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诗作《乌衣巷》中曾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句诗便点明了当时士族门阀的生存境况,在东晋时期堪称贵姓的家族在当时已经不复存在。

其实这些世家大族门阀势力的倾覆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东晋灭亡之后。

唐朝的没落为何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也衰落了?

南北方一度陷入混乱,就如当时《晋书·阮籍传》中阮籍的一句名言一样:"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一些依靠自己的实力打下江山的开国君王,怎么会容忍自己的统治下有士族门阀这样的存在,对待他们当然是极力打压直到全部消灭。

以当时的一个较大的政权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政权为例,当时刘宋政权已经开始大举对抗士族门阀。

刘宋政权一边重用来自寒门的弟子,另一方面采取国家强制手段抑制庄园经济,打压士族门阀。士族门阀开始慢慢衰落,走向瓦解。三、 时代变化导致士族门阀,最终湮灭

即便皇权多次对一些士族门阀进行打压,但是一些家族凭借自身的实力依旧能生存下来,并且一些新兴的大家族代替原来的家族成为了新的士族门阀。

这样不断地交替仿佛永无止境。大有"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但是时代的变化让这些士族门阀随着唐朝的倾倒,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版图之上。

唐朝的没落为何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也衰落了?

(1) 黄巢和朱温大肆杀伐,士族尽数灭亡

晚唐诗人韦庄在其诗作《秦妇吟》曾言:"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直接写出了当时黄巢和朱温两人将唐朝的士族门阀与统治阶层诛杀的场景,当时只要和贵族阶层沾染上一点关系,便会被他们二人其中一人残忍斩杀。

两人作为当时寒门的代表,用大肆屠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恨,加速了士族门阀的灭亡。更是唐朝的灾难,直接推动了唐朝的倾覆。

(2) 科举取士的发展,寒门子弟鱼跃龙门

进入唐朝或者说早在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就已经慢慢被统治阶层所厌弃,慢慢进行改革,采取新的选官任官制度帮助选取人才。

其中科举制的大幅推广,逐渐代替了士族门阀依赖的九品中正制,为寒门子弟的发展提供了门路。

唐朝的没落为何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也衰落了?

科举取士不同于九品中正制,不看出身门第,不论血缘关系,只看你对考试的内容的理解和成绩,金榜题名成为了众多读书人的梦想,给出身贫寒的子弟极大的出路。挤压了士族门阀的势力,泯灭已是必然。结语

自东汉兴起到唐朝消逝,存在了七百年的士族门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他们的存在不利于封建统治与中央集权,更是直接导致了阶层的固化,使下层百姓难有成就,种种弊端之下,倾覆是必然之势。

参考文献

《水浒传》

《晋书》

《秦妇吟》

文/林伯南

#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