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2020-10-17新闻45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五代十国,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混乱时期之一

。在延续了唐末以来的战乱风气后,军阀之间不断割据混战的同时,外族势力此时也偶尔插手,再度加深了当时政治割据的复杂。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武将本身的性质使然,似乎摒弃文化成了一个必然的事情。但

事情的发生往往总会出乎人的意料,武人读书竟然在当时并不少见。

武人读书的原因是内外因相合的结果

1、自古以来的文武双全传统

周朝不仅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强大盛世,

它所留下的文化传统更是对塑造中国社会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以礼治国”的方针政策之下,几乎全社会都对文化水平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即便自己不能达到,但也要

尽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虽然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年战乱使这种社会风气一度停滞,但随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却

使脱源于周礼的儒家成为了日后千年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一直占据着对人们思想塑造的主导地位。

孔子曾经说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一句话表明了其对人文武双全素质的看重。

在诸多儒家典籍当中,也有着此类描述。事实上,除了儒家之外,其他学术流派如法家对人们的文武双全也有着追求,“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

这些思想随着时间的发展体现在百姓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他们的成长目标

。虽然五代时期纲常崩坏、政治腐败,这一绵延千年的思想却并未断绝,从而促使了武将们一直注重对读书的重视。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2、提升自身政治素质的必然选择

纵观五代十国期间的诸多政权,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建立者都是出身军队,在掌握一定势力之后选择建国

,并非那种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传统皇帝。就算是第二代、三代皇帝,但由于当时混乱的政治局势和接连不断的战争,

导致他们大多数也是出身行伍,文化水平其实并不算高

然而,行军打仗和治理国家虽然有相通之处,

但靠着原本在军队当中实行的那一套显然无法运用到管理国家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书籍以增长见识和学习方法便尤其必要。

朱温在建立后梁时就曾专门设置侍讲学士这一官职,

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学习,其子朱友贞更是通过侍讲学士的推荐来招揽人才。

后唐李嗣源不仅设置了端明殿学士,“选文学之臣与之共事,以备应对”,还对皇室子弟的教育格外上心

,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态度上都极力满足他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治理国家时所必要的政治素养提升是武将读书的重要推动因素。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3、社会的变革提供了读书的条件

早在经历过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后,教育就已经在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普及广泛

。而人们在看到做官改变人生的希望后,也对读书有着更高的期望和渴求。到了五代时期,虽然多年的战乱一定程度上使科举制度遭到破坏,

但这种混乱的局面却恰好使文化教育可以在更广泛的层面开展。

诸多文人或开设学堂、或进入寺庙,而一些出身贫穷的百姓就得以在这种地方学习,弥补了他们在文化上的不足,并最终达到行军打仗、争霸天下的地步。

武人读书的过程当中具有鲜明的特点

1、偏好于兵法一类的书籍

对武将来说,阅读兵书是提升自身文化的最必要手段

。毕竟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建立政权,但每一个人却必须都行军打仗。在所有五代将领当中,几乎都有他们阅读兵书的相关记载,如朱友宁“少习诗礼,长喜兵法”、石敬瑭“性沈澹,寡言笑,读兵法,重李牧、周亚夫行事”。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同时

,兵书当中的许多道理都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够解答,这仍然使他们需要学习其他如《诗》、《书》等偏向文学性质的书籍

。但总的来说,修习兵法以提升作战能力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2、对文人同样持有重视的态度

五代武将们并没有因为行伍出身就对文人持贬低轻视态度,反而是对他们予以了重用。

一来,文人们饱读诗书、深晓大义,始终是治理国家最主要的人才,一个只会打仗的政权注定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二来,

武将们自己读书时是需要文人辅助的

前文已经说道,朱温曾专门设置侍讲学士,就是为了在帮助自己学习过程中解答疑惑。同样的,

皇室子弟们的教育仍然需要学识渊博、品格优良的文人们来担任

,否则只会培养出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皇子,不利国家稳定和发展。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3、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在魏晋时期,许多文人们在习得致使后并未选择报效国家,反而是不断附庸风雅、卖弄风骚。

这样的人即便拥有再多的学识,也无法发挥出知识的真正作用,

最后只能博个笑话。

相对比之下,由于五代时期朝不保夕的自身处境和治理国家的现实需要,导致当时的武将在读书时都拥有非常强的目的性——

读书就是为了吸取他人经验以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

此种情况正如赵匡胤所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

总结

无论是对谁来说,读书都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事实上,自古以来,武人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都并非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为啥当时会出现“武人读书”的现象?

将军并不一定是浓眉大眼的粗人,相反,在战场那种瞬息万变的境地当中,

如果没有足够的学识来支撑自己的应对方法,军队很快就会陷入溃败之中

。五代的政治格局虽然混乱无比,但在思想的认知层面上,却并不见得一定就比其他时期落后紊乱。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

#五代十国#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