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能让农民守着‘金豆豆’过穷日子!”

2020-10-17新闻13

“不能让农民守着‘金豆豆’过穷日子!”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2019年度北京市扶贫协作爱心奉献奖获得者,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长安在日前举办的“大爱北京”扶贫协作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

“不能让农民守着‘金豆豆’过穷日子!”

这是刘长安心中的抱负,也是600多位公司员工秉承的家国情怀。2015年5月,刘长安在一次项目对接会上了解到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乌兰察布,素有“中国马铃薯之都”的美称,一年能产土豆400多万吨,但产业化尚处于低端水平,农牧民投入大、收入低,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的马铃薯深加工技术来提升附加值,“这正是我们公司的技术优势!不能让薯都农牧民守着‘金豆豆’过穷日子!这也是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东西扶贫协作的号召,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这样,刘长安来到距离北京240公里的乌兰察布市。经过深入考察和市场分析,刘长安毅然决定在乌兰察布市实施现代化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把小土豆变成当地脱贫攻坚的“金豆豆”。

为了在乌兰察布筹资建厂,尽管刘长安把公司所有资产和自己家、亲戚家的资产做了抵押,但是刘长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困难。

“刘总,我们家只有这一套房,我可把全部的家当都交给您了”。这是当年公司员工对刘长安说的话,也是让刘长安至今回想起来都会湿了眼眶的动人一幕。刘长安说,看着员工一家家签字按手印,看着一本本压在公证处的房产证,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

2016年3月25日,刘长安在乌兰察布察右前旗成立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一期投资5亿元,建成占地200亩的工厂。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实现年加工马铃薯7万吨,年产值6.4亿元,当年解决当地300多名贫困户就业。

截至2019年底,公司累计带动周边3万余人参与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薯农亩均增收从2016年的200元提升到2000元以上。

2020年2月,乌兰察布市所有国贫旗(县)全部脱贫摘帽。“乌兰察布成功脱贫离不开过去5年刘长安和凯达公司的精准扶贫。”乌兰察布市政协副主席、察右前旗旗委书记杨印说。

出生于北京房山区一农民家庭的刘长安,深知农产品加工是个“技术活”。5年来,他带领公司员工刻苦钻研,取得了4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全部用到于乌兰察布马铃薯产品全产业链上。截至今年5月,凯达公司在察右前旗累计投资20.5亿元,建成包括休闲薯条加工厂、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豆制品加工厂、法式薯条加工厂等工程,在乌兰察布率先实现了现代化马铃薯加工生产线,把乌兰察布土豆变成了薯条、果蔬脆片等产品,让薯都土豆走上了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同时也让乌兰察布的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助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43人脱贫。

“我是农民的儿子,只想为农民做点事。”刘长安说。“中国薯都”乌兰察布虽已脱贫摘帽,但如何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刘长安思索着:“下一步,公司计划再投资11.65亿元,用于建设马铃薯研发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种薯培育中心、马铃薯仓储交易中心等工程,可带动5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