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用蚯蚓做钓,调一钓二,0.8子袖3,漂入水后过几分钟为什么会慢慢升起两三目? 抛满竿以后漂的目数不对

2020-10-18知识4

半水带钩调4目,上了饵还是4目(半水),是什么原因啊? 答题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传道?授业?不敢尔。首先我要吐槽一下您的线组搭配,“主线1.5,子线0.6,1号袖钩,浮漂吃铅1.5”,在我看来,这个搭配真的有点畸形。用0.6号子线,你的主线为什么要用到1.5号?正常主线的确需要比子线粗,这样主线相对子线有一定的强度余量,即便是子线频繁换新,当线组受力达到极限时,子线先断,从而保住线组的主要部分以及浮漂,但是你这个悬殊也太多了,完全没有必要。相反,这样追求过于多余的强度余量,主线相对子线过粗,抛竿的过程中,主线的风阻增大,如果是竿长达到5米4以上,抛竿难度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当有风的时候。浮漂吃铅1.5克,不算大,1.5号主线,如果水略深的话,主线本身的硬度在发生扭曲变形时,线组整体的灵敏度会受到影响。0.6号子线绑1号袖钩,也是不妥的,1号袖钩除非钓极轻鱼口,否则一般针对半两的鲫鱼或者小白条较为合适,而0.6号子线常规则钓半斤左右的鱼是没有问题的。我曾经提出过一个子线与钩的搭配原则,绑好的鱼钩,用手横向抓住子线距钩柄约3厘米的地方,看钩子能否呈笔直下垂状态,毫无疑问,0.6子线配1号袖钩办不到。吐槽结束,接下来说说正题,“半水带钩调4目,上了饵还是4目”。按理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我用蚯蚓做钓,调一钓二,0.8子袖3,漂入水后过几分钟为什么会慢慢升起两三目? 抛满竿以后漂的目数不对

野钓时到底该不该抛满竿呢?

我用蚯蚓做钓,调一钓二,0.8子袖3,漂入水后过几分钟为什么会慢慢升起两三目? 抛满竿以后漂的目数不对

野钓鲫鱼是底钩触底还是铅坠触底? 有三种情况需要铅坠到底1.走水,走水分为风流和水流。2.小杂鱼较多需要饵料快速到底。3.应对滑口鱼和吃口谨慎的鱼。以上三种特殊鱼情需要铅坠到底。八字环触底为小跑铅,一般应对轻微走水。铅坠触底为大跑铅,跑铅的缺点是太钝一般都是抓死口。经过改良现在流行双铅钓法,线组上边两个铅皮座,上铅座卷铅皮调全目,下铅皮用双倍铅皮钓滑铅。要点是浮漂选用圆疙瘩型的小型漂,减少水阻,提高灵敏度。鱼钩要比平时大一号,因为抓死口较多,鱼吸食以后不易吐钩。子线要短,越短越灵敏,一般十公分即可。切记不能抛满竿,因为铅坠重容易和浮漂之间呈斜线。抛八分竿,或者抛竿后不要急着落竿,抬高四十度左右,等浮漂翻身到位以后再落竿,还可以抛竿后竿子回抽一段长度,浮漂到位稳定后再前送鱼竿归位。排除以上特殊鱼情,野钓鲫鱼都选用铅坠悬浮。钓底调漂最好的状态是一钩躺底一钩触底。比如调两目钓一二三目。新手建议空钩半水调平水钓一目,能确保饵料到底,灵敏度也是最佳状态,也方便观漂。水底有水草,风浪较大,搓饵饵料比重较重,黑坑搓饵垂钓大个体工程鲫等建议调五六目钓二三目。最好是空钩半水调好漂以后挂单饵看能压下去几目,称饵以后再调整到适合鱼情需要的状态。。

我用蚯蚓做钓,调一钓二,0.8子袖3,漂入水后过几分钟为什么会慢慢升起两三目? 抛满竿以后漂的目数不对

垂钓法则:有法无定法,胜于应变败于教条!一起来看一下这位钓友的问题:先调漂后找底对吗?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对,看题主所提的这个问题,应该还是处于调漂的学习阶段,对调漂的步骤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去理解调漂的目的,针对钓友的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就深入分享一下调漂每个步骤的要点和原因,帮助大家不用死记硬背去真正理解调漂的各个步骤。本文脉络一,想要调好漂,首先需要了解调好以后浮漂的状态。二,结合调漂的三个步骤,谈每一步的作用和具体细节。三,针对此次问题,做出原因解读。通过对题主的此次问题分析,总结出以上三点内容,主要是对于调漂步骤的一个讲解和分析,希望我的这个理解能够对一些新手钓友带来帮助。想要调好漂,首先要了解调好以后浮漂的状态。很多新手钓友在刚刚接触台钓时,对于调漂这个环节很是头疼,网上给出的调漂步骤说法不一,尝试几次总觉得哪里做的不对却也说不上来。这里先跟大家聊一下咱们进行调漂的目的是什么,首先你得知道调好的浮漂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才能对着这个目标去做出调整。目标:在保证双钩离开水底且离底尽可能近的前提下,使浮漂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这个目数叫做调目。在这里要注意这个尽。

我用蚯蚓做钓,调一钓二,0.8子袖3,漂入水后过几分钟为什么会慢慢升起两三目? 你好,我是眼镜哥,一个有八年台钓经验的钓鱼人,很荣幸能为广大钓友来解答钓鱼方面的疑问。如果认为我的回答靠谱,请伸出你勤劳的手指给我点个赞,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交流,下面进入正题。你所描述的情况是典型的由于浮漂的剩余浮力太小,导致水线和子线在水中倾斜所导致的。用比较专业的钓鱼术语来说,这种情况叫做“过底”,也就是你找底并没有找准,你认为钓2目的时候找底是准确的,但实际上此时真正准确的底是钓4目、5目甚至6目。过底的产生原理在正常的情况下,从浮漂座开始一直到钩饵,这一段的主线和子线应该是与水面垂直的,也就是说钩饵应该是在浮漂的正下方。但是你的线组在水底的状态是倾斜的,也就是钩饵跑到了浮漂的前面,当鱼在水底触动钩饵之后,在浮漂的剩余浮力影响下,钩饵会被向后拉,逐渐被拉到浮漂的正下方,此时浮漂就会涨目。过底的产生原因导致过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你的调目太低了,所以浮漂的剩余浮力很小,抛竿入水之后铅坠会带动浮漂快速下降,所以子线还没有完成摆动,钩饵就已经到底。另外,抛满竿也是导致过底产生的重要原因,抛竿入水之后,浮漂露出水面2目,如果这时你把鱼竿向前推,你就会发现浮漂的钓目会上涨到4目、5目甚至更多,这。

别人钓鱼一会儿钓浮,一会钓底,而且不换浮漂,具体怎么操作? 任意更改水层不用更换浮漂是全水层的一种钓法,这个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吃透了调漂的原理就可以了,当然很多地区的钓友没这方面的经验,例如我在北方的时候就极少适用这种方法,这是环境造成的。钓底或者钓浮是不需要更换浮漂的,如果你打算采取这种钓法那么在最开始的调漂时,就需要注意调漂方法了,那么:什么条件下要使用这种全水层钓法?全水层钓法如何调漂,要点是是什么?以上2点是必须要弄清楚的,没有任何一种钓法能适应所有的鱼情,这种全水层钓法只适合中下层鱼种较多的地方使用,如果是北方地区鲫鱼、鲤鱼为主的水域,这种钓法并不太适宜,因此:这种钓法是为了不同的鱼种在不同水层变化而使用的,如果每次变化水层都要重新调整浮漂是非常麻烦的,所以在前提调漂时相对钓底的钓法要更灵一些,最简单的控制水层办法就是调整浮漂的位置和饵重来实现钓不同的水层。全水层钓法要求最高的就是饵重,需要你首先必须熟知自己的饵料重量,同时拉饵的基本功要扎实,否则每次拉出来的饵料重量不一样,会影响浮漂的目数,同时这种钓法需要一点耐心,找水层要有经验。什么条件下要使用这种全水层钓法?为什么说北方用户多数不采取这种钓法呢?是因为大部分北方以鲫鱼、鲤鱼为。

首先谢谢邀请,您所说的浮漂下移多少才能剪铅皮?是不是在调漂时,重铅找底之后剪铅皮的步骤?下面我来着重说一下剪铅皮的这个步骤。一、在我们垂钓之前调漂时,铅皮座上裹上重铅,抛入水中,此时浮漂会没入水中,我们上推浮漂直至浮漂有一定的目数露出水面,此时为重铅找底成功。二、这一步就是剪铅皮,设定浮漂的调目。下拉浮漂的长度应大于子线的长度,由于水底可能出现凹凸不平,我们下拉浮漂的距离要大于子线长度的10~20厘米。之后开始剪铅皮,直至浮漂出现您想调的目数,此时为调漂成功。三、我们把浮漂上推,直至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超过之前的调目,比如调目为4目,此时出现5目或6目为初步找底成功。四、双钩挂上鱼饵,上推或下拉浮漂,出现我们想要的钓目比如2目,即为调钓成功。钓无定律,我们还需要在具体作钓过程当中,根据当时的水情、鱼情、温度、气压等相关因素,来合理的调整我们的作钓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鱼获。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和更好的垂钓方式,请在下方回复,谢谢。

新手请教调钓的问题,调四钓二不是绝对的吧?要考虑饵料钩重吗? 图画得这么认真啊,呵呵。“调四钓二”与其说是台钓的基础,不如说是台钓在特定的时代打下的烙印。好比挂水用的瓶子,二三十年前的盐水瓶,无论大小,无论颜色都是一个样式的玻璃瓶子,而现在医院里基本再也找不到那种瓶子了,就算形状差不多,也是塑料的,有的直接是袋子。但是那个早年的玻璃瓶却在一些中老年人心中记忆深刻,一提到挂水,可能想到的就是那个瓶子。“调四钓二”是有条件的,统一的7目软尾浮漂,统一的东峻鱼饵且是搓饵,每个人练习搓黄豆一样大小的饵团,一方面是台钓刚刚传进来,另一方面是外界的物质限制,所以这种调钓成了那时的“标配”。那时的策略是:调目是漂目的一半正负0.5,钓目是调目的一半。7目正0.5是4目,然后钓一半,是2目。至于有没有去算钩重饵重就不知道了。从那时(1989年)到现在,台钓在我们这里发展了整整30年,这个过程就像上面举的玻璃盐水瓶到现在多样化的塑料盐水包装一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饵料变得多样化、浮漂不再只是7目软尾、从竞技走向了野钓,再去坚守或套用那个时代的“调四钓二”就不适宜了。看到了题主画的图,文字说明表示你已经明白了用一支浮漂来进调钓的原理。不错,钩重一目、饵重一目,按图上调四钓二的。

#调四钓二#钓鱼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