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0-10-18知识7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5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 ① 1.20m/s ② 1.98m/s 2试题分析:据题意,由于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省略4个点,则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故打4号点时纸带速度为:;在0-6s间的加速度大小为:、整理得:。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的______(填“交流”或“直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的交流电源,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电源上,工作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 s.(2)如果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有可能会出现小车已经拖动纸带运动一段距离,电源才被接通,那么纸带上只有很小的一段能打上点,大部分纸带没有打上点,纸带的利用率太低,不利于减小误差;所以应当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0.02s×5=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B=0.026+0.0442×0.1=0.35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0.044?0.026(0.1)2=1.8m/s2,(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52Hz,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位移差偏小,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故答案为:(1)交流;0.02(2)A(3)0.1;0.35;1.8(4)偏小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

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x34-x23=x23-x12=x12-x01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乙图.(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得:x2-x1=△x=(6.11-3.00)×10-2=aT2得:a=3.11m/s2故答案为:①乙;②3.11m/s2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

某同学在做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时

某同学在用小车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2-21甲所示的 解:据题意,每5个时间间隔的时间段t=0.02sx5=0.1s。(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可得:VA=OB/0.2s=0.605m/s;VB=AC/0.2s=0.81m/s;VC=BD/0.2s=0.9955m/s;VD=CE/0.2s=1.1755m/s;VE=DF/0.2s=1.39m/s。(2)小车的运动图像是:根据S-t图像,可得:a=△S/T2,算出平均加速度a1=2.02m/s-2;根据V-t图像,可得:a=(V末-V初)/T,算出平均加速度a2=1.96m/s-2;以上两个加速度都可,应该都在误差范围内,运动图像用其中一个即可。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5.所示的一条。 由S=aT^2得出(S是位移差)交流电的频率偏离50Hz,设f>;50Hz,则上式T变小,S偏小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图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 ①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不等,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a=△xt2=(0.1081+0.127+0.151)?(0.05+0.071+0.091)9(0.1)2m/s2=1.93m/s2②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D=xCEtCE=(0.1081+0.1250)m2×0.1s=1.18m/s③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偏离50Hz,设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故答案为:①1.93②1.18③偏小

(1)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 (1)①设0到A之间的距离叫x1,设A到B之间的距离叫x2,设B到C之间的距离叫x3,设C到D之间的距离叫x4,设D到E之间的距离叫x5,设E到F之间的距离叫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13(a1+a2+a3)代入数据解得a=2.05m/s2.②因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所以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D=xCEtCE=1.22m/s(2)①设楼高h,设第一个小球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小球落地时间t+△t,对第一个落地小球列一个位移时间关系:h=12gt2 ①对第二个落地小球列一个位移时间关系:h+L=12g(t+△t)2②①②两式中含有h和t两个未知数,所以从原理上讲这个方案正确.②从实际测量来看,最大的困难是△t太小,难以测量.(3)方案(a),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木块只有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才能使用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F=μG得:μ=FG;所以要测量弹簧秤示数F和木块的重量G;方案(b):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都相对于木板滑动且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这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