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简述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氧化磷酸化耦联与ATP形成

2020-10-18知识14

NADH,FADH2呼吸链中各有几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NADH呼吸链2113中有3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5261,FADH2呼吸链中4102有2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NADH呼吸1653链:NADH→FMN→CoQ→Cytb→Cytc1→Cytc→Cytaa3→O2,偶联部位有3个,分别是:NADH→CoQ、CoQ→Cytc、Cytaa3→O?。FADH2呼吸链:琥珀酸→FAD(Fe-S)→CoQ→Cytb→Cytc1→Cytc→Cytaa3→O2,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可通过计算自由能变化和P/O比值来确定,因此偶联部位有2个。扩展资料NADH产生于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作用中的柠檬酸循环。NADH分子是线粒体中能量产生链中的控制标志物。NADH水平的上升指示代谢失衡的出现。监视NADH的氧化还原状态是表征活体内线粒体功能的最佳参数。紫外光可以在线粒体中激发NADH产生荧光,用来监测线粒体功能。葡萄糖代谢时直接经代谢所产生的ATP是十分少的,而代谢产生的NADH或FADH2经由一个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反应可产生大量的ATP。参考资料来源:—NADH参考资料来源:—FADH2参考资料来源:—呼吸链

简述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氧化磷酸化耦联与ATP形成

简述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电子5261从电子亲和力低(氧化能力弱)的4102电子传递体传向电子亲和力强(氧化1653能力强)的传递体。测定各电子传递体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值(E0′)即可测出其氧化还原能力。E0′值越小的电子传递体供电子能力越大,处于电子传递链的前端。呼吸链各组分的电子传递顺序:琥珀酸FAD(Fe-S)NADH→FMN→CoQ→Cytb→Cytc1→Cytc→Cytaa?→O?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偶联部位有3个:NADH→CoQ,CoQ→Cytc及Cytaa3→O?FADH2NADH—→FMN—→CoQ—→Cytb—→Cytc—→Cytaa?—→O?▎ ▎ ▎① ② ③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可通过计算自由能变化和P/O比值来确定。扩展资料:一定的顺序排列所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它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交给氧生成水,同时有ATP生成。实际上呼吸链的作用代表着线粒体最基本的功能。还原型辅酶通过呼吸链再氧化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过程。其中的氢以质子形式脱下,电子沿呼吸链转移到分子氧,形成粒子型氧,再与质子结合生成水。放出的能量则使ADP和磷酸生成ATP。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机制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整个过程称为氧化呼吸链或呼吸代谢。在生理pH条件下,尼克酰胺中的氮(吡啶氮)为五价的氮。

简述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氧化磷酸化耦联与ATP形成

求叙述氧化磷酸化的全过程,ATP是怎样产生的 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磷酸化(phosphorylation)是指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有代谢物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连接的磷酸化两种类型.即ATP生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代谢物脱氢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先形成一个高能中间代谢物,促使ADP变成ATP.这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如3-磷酸甘油醛氧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再降解为3-磷酸甘油酸.另一种是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TP的生成,这就是氧化磷酸化.生物体内95%的ATP来自这种方式.

简述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氧化磷酸化耦联与ATP形成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chemiosmotic hypothesis)1961年,英国学者Peter Mitchell提出化学渗透假说(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说明了电子传递释出的能量用于形成一种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H+梯度),这种梯度驱动ATP的合成。这一过程概括如下:1.NADH的氧化,其电子沿呼吸链的传递,造成H+被3个H+泵,即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bc1复合体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泵入膜间隙。2.H+泵出,在膜间隙产生一高的H+浓度,这不仅使膜外侧的pH较内侧低(形成pH梯度),而且使原有的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增高,由此形成的电化学质子梯度成为质子动力,是H+的化学梯度和膜电势的总和。3.H+通过ATP合酶流回到线粒体基质,质子动力驱动ATP合酶合成ATP。ATP合酶由两部分组成(Fo-F1),球状的头部F1突向基质液,水溶性。亚单位Fo埋在内膜的底部,是疏水性蛋白,构成H+通道。在生理条件下,H+只能从膜外侧流向基质,通道的开关受柄部某种蛋白质的调节。ATP合酶,又称“复合体V”,是氧化磷酸化途径中的终点酶。无论在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中,这种酶的形式和作用方式都相同。它用存储在跨膜质子梯度的能量,驱动ADP和磷酸盐(Pi)合成ATP。合成一个ATP分子所需的质子数估计为为3至4个,有人。

#atp#adp#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