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六经辨证和经络辩证的异同 膀胱证蓄血 蓄水

2020-10-18知识13

怎么理解《伤寒论》里的“太阳病”?它和膀胱经有关系吗? 病邪袭人如敌国侵占边境,寒邪袭人时一般先侵入足太阳膀胱经,引起头痛,怕冷恶寒,使太阳经生病,具有这些症状的病叫太阳病。太阳表实证无汗,用麻黄汤;表虚证自汗出用桂枝汤。

太阳病寒气入侵 感冒怕冷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是太阳饼。就是风寒感冒造成的应该发汗解表,来治疗。若有出汗的情况就是,表虚症造成的。可以应用于屏风颗粒i固表止汗改善症状。

中医上的“太阳病”“少阴病”等是指什么什么? 太阳病2113,太阴病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5261》太阳病为外感热病的初4102期阶段,以恶寒或1653恶风,发热,头痛,苔白,脉浮为基本特征。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感受外邪和抗病力强弱不同,又有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之分。两者统称为“经病”。太阳经病不愈,病邪入腑,则发生太阳腑证,即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其中,还有“太阳变证”,变化较多,情况复杂,须认真对待。少阴病常为外感疾病过程中的危重阶段,以“脉细微,但欲寐”为基本特征,心肾阳虚,阴寒内盛,表现为全身虚寒的证候为多。一般分寒化,热化以及太阴兼证。寒化:1)阴盛阳衰,外脱亡阳。2)阴盛格阳。3)阴盛戴阳。4)阳虚身痛。5)阳虚水泛。6)虚寒下利。热化:1)阴虚阳亢,心肾不交。2)阴虚水停,水热互结。兼证:1)兼太阳表证。2)兼阳明证。

六经辨证和经络辩证的异同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它。

《伤寒论》第124条何解? 胡老释文: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这是一个治疗下焦淤血的方子,是伤寒论中比较重要的方剂。脉微而沉,里有结实。平时瘀血,诱发发作。水蛭虻虫,驱瘀中兼解凝。瘀重,热较轻。

求教:从中医的角度解释头痛 从后脑到眼睛,应该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范围.太阳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人体,太阳经常先受病。凡外感病初起,症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些因正气抗邪而出现的表证表脉,总。

太阳病西医叫什么? 太阳病属于中医上的病,也就是在西医上所说的感冒之类的病,因为中医和西医理论不同所以最好去医院找个专业的中医大夫看一看,开一些中药调理治疗一下比较好,平时要多注意饮食。

请问什么叫太阳腑证,怎么治疗,时间长吗 亦称太阳腑证。膀胱为太阳之腑,太阳经邪热不解,内传膀胱则致太阳腑病。有蓄水与蓄血两类病变。太阳证邪热随经入腑,热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证见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

膀胱蓄血是怎样? 可以上医院进一步检查,做一个血液检查,看看我们身体里面有没有肿瘤因子,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同时也可以上医院检查一下肾脏肝脏,看看身体里面有没有病变,应当定期。

#蓄血#太阳#膀胱#六经辨证#伤寒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