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潮涌长三角】设立“联合河长制”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2020-10-18新闻15

原标题:【潮涌长三角】设立“联合河长制”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中国青年网苏州10月18日电 (记者 李华锡)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太浦河畔,竖立着一块牌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几个大字特别显眼。上面公示了太浦河简介和区镇村三级联合河长名单、职责等内容。这就是长江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青吴嘉联合河长公示牌。

而在公示牌的背后,就是流经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和嘉兴市嘉善县三个地区的太浦河。去年10月,吴江协同青浦、嘉善,在这里联合举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仪式,正式建立“联合河长制”,为三地协同治水揭开了新篇章。到今年10月,示范区三地“联合河长制”已经建立一周年了。

10月17日,中国青年网记者跟随“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组来到江苏省苏州市,采访“联合河长制”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潮涌长三角】设立“联合河长制”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长江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青吴嘉联合河长公示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摄

吴江区河长办副主任、四级调研员王舟介绍说,示范区三地同处长三角黄金腹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三地阡陌交接、水网相通,交界河湖近50个,其中包括太浦河、汾湖以及元荡等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内的重点河湖。但一直以来,跨行政区域的交界河湖都存在着管护难、执法难、保洁难等各种难题。“我们三地从2016年起,经过不断地尝试探索,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协同治水机制。”

说到联合河长制,王舟还有点小骄傲。“这个联合河长制,咱们苏州是‘发源地’,首创了省际边界河湖‘联合河长制’。”王舟说,目前,吴江已经实现了全区域“联合河长制”全覆盖。联合河长制工作经验入选了中组部《基层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记者了解到,“联合河长制”主要包括“五大机制”。联合巡河机制,是联合河长定期开展联合巡河,及时掌握交界河湖水事情况,发现问题现场会商、现场解决;联合水质监测机制,是对跨界水质监测点进行整合,定期开展水质联合监测;基础信息通报月报制度,对涉及跨流域(区域)的重大水环境安全信息,做到第一时间通报,信息共享;联合执法会商机制,是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巡查,对巡查结果、通报事项逐一研究,明确解决措施,分头落实整改,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对方;联合保洁机制,是共同制定河湖保洁制度,统一保洁装备、保洁标准,联合打捞垃圾、水草和漂浮物。

联合治理机制,是在跨界河道治理规划编制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更多从河湖自然属性角度进行规划,实现上下游、左右岸治理措施协调同步。

“今年青浦、吴江已经启动了元荡先导段的联合治理项目,即将于十月底完工。接下来,我们三地也将建立联合治水项目储备库,共建‘一张图’,协同推进交界河湖项目化治理。”王舟说。

【潮涌长三角】设立“联合河长制”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记者在苏州市吴江区太浦河畔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摄

除此之外,吴江区还在推进长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做了很多探索。通过前期努力,已经构建起了多元主体护河体系,建立了以社会监督员、志愿者团队、河湖督查官、护河邮路、团员“河小青”为主的民间河长体系,发起并成立“美丽中国 水韵吴江”民间河长志愿者联盟,促进社会各界更多志愿力量参与到治河护河行动中来。联合青、吴、嘉三地团委,成立长三角·青春合伙人“河小青”志愿联盟。举办“六方共建志愿行,民间河长再出发”活动,表彰优秀民间河长和志愿者团队,激发民间治河护河活力。

“此外,我们的监督渠道也就在身边,河长制公示牌上有二维码,群众可扫描二维码进行投诉举报,这也是我们为提升全民治水的参与性和便捷性的一个创新。”王舟说。

#绿色#生态#长三角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