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转“拜”为“盛”,盛腾能否能如名字一样实现逆袭

2020-10-18新闻6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自己的名字不吉利。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拥有一个吉利的名字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可以为自己带来一些便利的,因为名字是给其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相声桥段,于谦的必败客和必胜客的故事,结果是必败客的生意如名字一样惨淡。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个好名字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亦是如此,曾经的造车新势力拜腾总是让人联想起“败腾”的谐音。最后的结果和名字一样,在今年7月时,拜腾宣布停工停产,正式结束了其失败的一生。但是,拜腾或许是不甘失败,换了个“马甲”卷土重来,并将名字改为盛腾,寓意稳中求胜。这次换“马甲”的操作一是可以撇清以前的债务纠纷,二是可以寻求一段新的开始。

卷土重来

转“拜”为“盛”,盛腾能否能如名字一样实现逆袭

根据某第三方工商信息平台上的信息显示,近日有一家名为盛腾的汽车企业成立,正是上文提到的换了“马甲”的拜腾。从公示上的信息不难发现,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拜腾汽车的中国研发副总裁段连祥。盛腾汽车的注册资本为15亿元,所属行业为汽车制造业,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等。这似乎证明了,苟延残喘的拜腾汽车穿上“马甲”,以“盛腾汽车”的名字,欲再次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最后的猛攻。

拜腾的一生

转“拜”为“盛”,盛腾能否能如名字一样实现逆袭

自从2015年以来,远在美国的特斯拉开始交付自己的电动汽车,正式开启了造车新势力的时代。就此,国内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家。而拜腾在这100多家造车新势力中绝对是一名从出生就自带光环的时代宠儿。被称为宝马I8之父的毕福康担任CEO,曾经的英菲尼迪中国区总裁担任拜腾总裁,还有不计其数的业内大咖纷纷跳槽加入。如此豪华的阵容,不得不让人看好它的未来。

拜腾汽车深受各路投资人的喜爱,在天使轮融资就已达到了3000万美元,A轮融资更是超过了2.4亿美元。不仅如此,拜腾汽车还是最先应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此后,一汽夏利宣布以1元的价格将全资子公司一汽华利100%股权转让给拜腾,同时拜腾将承担一汽华利超过8亿元的欠款,以此代价获得了造车资质。

转“拜”为“盛”,盛腾能否能如名字一样实现逆袭

拜腾M-Byte的量产版于2019年CES期间正式亮相,同年6月实现了首台白车身下线,而后在10月完成首台量产车下线。可以说对于拜腾而言,M-Byte的量产工作已经完成了99%,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实现大规模量产。表面上,拜腾汽车的所有计划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公司内部早已暗涌流动。

首先,公司内部的股东争权问题被放大,内耗严重,员工心态自由散漫,管理制度漏洞百出;其次,相比其它车企动辄一二百亿的融资来说,拜腾汽车获得的35亿元融资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另外,公司的花费支出毫无节流意识,严重影响着拜腾汽车的债务偿还。

重生后的“拜腾“面临的挑战

转“拜”为“盛”,盛腾能否能如名字一样实现逆袭

拜腾的M-byte从发布至今已过了三年时间,当时的黑科技在如今看来也没有太过人的地方。曾经作为亮点的49英寸全面屏中控和520公里续航已毫无竞争力,尽管全面屏中控还未有车型复制,但520公里的续航里程早已成为行业标准,引以为傲的共享全面屏也已被联屏设计攻克,如今的拜腾已不再有当时的吸引力。

除此以外,以 WXL(蔚来、小鹏、理想)为首的“三足鼎立”头部格局已基本成型,威马汽车也在全速推进,尽力跟上三者的步伐。面对特斯拉,WXL开始“抱团取暖”,颇有“三英战吕布”的态势。需要注意的是,WXL均有不止一款量产车型的推出上市,且销量均能排进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的TOP10。面对这样的局面,更名后的盛腾不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量产车型交付时间也无法确认,盛腾现在需要的是资金的“临门一脚“助推盛腾量产车的上市。

转“拜”为“盛”,盛腾能否能如名字一样实现逆袭

写在最后:

从盛腾的重启来看,拜腾的股东方无意放弃它,对于重新出发的盛腾来说,严控成本、避免浪费,同时加速M-Byte的量产,或许唯有这样才能让其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向阳而生,反败为胜的机会。

#中型SUV#21-30万#一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