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只要是能力高且又是忠诚于君主的人,大部分都可以获得很高的评价。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他能力很强,又尽忠职守,才高且忠,这在历史上是很高的评价。像关羽,岳飞等,他们的才能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却被人抬到那么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忠义精神。像关羽如此勇猛,但是却只效忠相对较弱的刘备,他有好几次都可以背叛刘备投奔更强的势力,他都放弃了,返回到刘备身边。
诸葛亮的能力被很多人赞誉,包括他的敌人也对他评价很高,这不是后人吹捧出来的。司马懿对他的评价是''天下奇才'',后来的司马炎也成了他的粉丝。从诸葛孔明出山后,他一直都是刘备的坚实的后背,为他出谋划策。不管刘备有没有猜忌过他,都在临死之前托孤与他。后来他六出祁山,南平孟获,担任丞相多年,事事亲为。曾经看过一句话,孔明在时没什么,他去世后蜀国就不行了,从侧面可以看出他的才能。
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孔明发起北伐,是要完成刘备的遗志。为啥必须完成他的遗愿呢?这就要说一下他们两个的身世了。他们两个皆非平民出身,同时少年丧父,同样拥有远大的志向。孔明在未出山之前就尽收天下大势,对刘备这等青年才俊也早有耳闻,相见后很是惺惺相惜,而后并肩作战多年,这几十年间,刘备对他的器重和信任,让他始终把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当做自己的目标,所以平定南方之后,他选择了北伐。
从战略上来看,他是按照他当年的部署计划执行。他当年在隆中对中已经分析了天下的形式,先得荆州,再取益州,最后取得中原的战略。北伐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点在出师表中也有讲到。他认为,蜀国已经从刘备的殂亡的震动之中恢复过来了,他认为已经有能力恢复中原。
再一个原因是利用战争来获取财力兵力物力。要知道,蜀国在三国中是最弱的国家,地域面积最小。为了保持强大的兵力,是需要很多资源才行,所以他们必须要夺取更多的领土,北伐获取土地和人口可以获取很多资源。当然后期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双方争夺,消耗本国的资源也不少。
最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认为尽管他尽心尽力辅佐阿斗,阿斗能力还是不足,他怕他去世之后蜀国很快被魏国吞并,那还不如他现在把魏国吃掉,给他铺好路,让阿斗做个太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