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仇国论翻释 仇国论的评论

2020-10-18知识17

仇国论的评论 《仇国论》中所谈到的基本都是值得后人参考的治大、小国之道。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光禄大夫谯周。他以处在蜀国,一个地势偏僻、领土窄小的国家为官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自己与姜维相反的治国之道。姜维主张以武克国,用武力侵占别人的领土,借此削弱魏、吴的国力,复兴汉室。谯周则认为蜀国国力太弱,讨伐别的国家,简直是徒劳无益,不但不能削弱别国国力,反而削弱自己的国力。所以谯周在《仇国论》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句话:“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意思是:大国的能力强,就可以讨伐别的国家;小国的国力弱,就应该体恤人民的疾苦,壮大自己的国力,使人民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方能成为大国,振兴汉室。

仇国论翻释 仇国论的评论

仇国论的著作成就 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生前撰写学术著作多种,计百余篇。之后,这些著作陆续散失,到唐初作《隋书·经籍志》时,时人所见的书目只有《论语注》(十卷),《三巴记》(一卷),《谯子法训》(八卷),《古史考》(二十五卷),和《五经然否论》(五卷)五种了。《论语注》和《三巴记》两书,今不存。现在能够见到的其他三种,且都是后人的辑本。《谯子法训》,原书亡佚。明人陶宗仪、清人严可均各录有辑本,但均搜括不足,除《齐交篇》有篇名外,余者皆为散条。此书以有关道德修养、男婚女嫁、治学自力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属格言性质的书籍。《五经然否论》,原书亡佚。朱彝尊、马国翰等人皆有辑本,其中以蔡映台搜罗最多,计七条。仅就辑录所知,该书以诠解古代礼仪制度的内容为主,属典制一类的著作。《古史考》,原书亡于宋元之际。清人章宗源据诸书辑录一卷,得九十一条。该辑本刊于平津馆丛书之中,书前有孙星衍序文一篇。这是一部古史考证性质的书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据《晋书·司马彪传》记载,谯周撰写此书的主要目的是为司马迁的《史记》纠谬。谯周认为《史记》周秦以上的部分,有很多内容采用民间传说和百家之言,因此与经典文献的出入较大。他。

仇国论翻释 仇国论的评论

要 谯周的《仇国论》原文 和译文 谢谢 伯约累欲征伐,不恤军士:国将危矣!乃作《仇国论》一篇,寄与姜维。维拆封视之。论曰:“或问:古往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曰: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句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或曰:曩者楚强汉弱,约分鸿沟,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率兵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句践之事乎?曰:商、周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久固。当此之时,虽有汉祖,安能仗剑取天下乎?及秦罢侯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于是豪杰并争。今我与彼,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黩征,不幸遇难,虽有智者,不能谋之矣。姜维不断进攻曹魏帝国,使蜀汉全国忧愁悲苦。初级国务官(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警告说:“有人问:‘古代曾经有过弱国战胜强国,用的是什么方法?回答说:‘我曾经听说,强大而没有外患,戒备会逐渐松懈。弱小而有忧患意识,常发愤振作。戒备松懈一定发生变乱,发愤振作一定万事治理,这是正常轨道。所以,姬昌(周部落酋长)。

仇国论翻释 仇国论的评论

要 谯周的《仇国论》原文 和译文 谢谢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雕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其辞曰:“因馀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并争于世而为仇敌。因馀之国有高贤卿者,问于伏愚子曰:。

#姜维#刘阿斗#谯周#三国#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