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那 在她笔下 众神汇集CBD上班啦

2020-10-19新闻7

文那 在她笔下 众神汇集CBD上班啦

文那 在她笔下 众神汇集CBD上班啦

文那 在她笔下 众神汇集CBD上班啦

自8月以来,在国贸地铁站C口通道,一幅高4余米,长40余米,面积达170平方米的大型墙绘惊艳了来来往往的人流。明丽饱和的色彩,熟悉又陌生的神话人物形象,分分钟引来好奇的驻足。早点下班神、毫无压力神、闪电回款神、风投成功神、方案不愁神……上班族们看了不禁会心一笑——这是哪路神仙这么接地气啊?起的名字透露的都是职场凡人的心声。

让这群神仙汇集于此的是一个叫文那的青年艺术家,作为2020年北京CBD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文那受邀创作了此幅名为《众神上班图》的作品,展开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承续与CBD现代都市的对话”。

每个人就是自己的神仙

在《众神上班图》中,八臂哪吒位于画面中心,因为北京城又称八臂哪吒城。福禄寿喜四大神仙定下了整幅图幸福祥和、快乐富足的基调。“老熟人”八仙这次不一起过海了,改聚众涮火锅。每个仙儿还谋了新职位,张果老成了张老板,吕洞宾成了吕人事,何仙姑成了何市场,铁拐李成了铁法务……此外还有掌握资源、呼风唤雨的风伯、电母,手持咖啡的永不困神,满载睡神、追剧神、通勤神的808神龙公交以及来去匆匆的快递神、外卖神……无论商圈精英、普通白领还是服务工作者,60多个下凡CBD的神仙里,总有一款适合你。难怪有网友在文那的微博下面留言:拜完一圈儿,上班差点迟到了!

“艺术季邀请我加入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要画神仙上班。在CBD这个空间里,神仙们有自己的梦想、目标和生活状态,跟每一个在这里打拼的普通人一样,或者说这里的每个人就是自己的神仙。”

不过作为自由艺术家,文那已经有10年没上过班了。为了了解CBD上班族的日常,她向身边的朋友取经,又去国贸808车站观察大排长龙的通勤族们。没想到60多个神仙亮相地铁站后,有人问文那:怎么没有星期一不上班神?怎么没有星期六不加班神?这让文那有点小遗憾:“看来我对他们的生活还是没有完全了解。”

以往创作壁画,文那都是用毛笔直接画在墙上,而且从来不打稿,这也算是她的一项绝活儿。但《众神上班图》是她迄今为止最大的作品,又需要过审,于是破天荒第一次准备了电子稿。

内容通过得很顺利,对这个项目文那自己也很期待。原本定下春节过后初十就开工,不料疫情袭来计划打乱,一拖就拖了小半年,让人有种“箭在弦上,一拳打空的感觉”。

5月终于传来动工的消息,但因为疫情不能在通道里面直接画了,需要文那另想方案。过去文那都是单人作战,如果壁画尺寸比较大,就临时招募一个负责上色的志愿者团队。现在她必须求助制版公司,去实地量好尺寸后,先画在板子上,再安装到现场的墙面上。

“其实在板子上画画不困难,因为已经打好了稿,拿幻灯机直接投在板子上描就行了。麻烦的是需要的场地得特别大,我们在CBD附近找了很多厂房都不符合要求,最后只能去廊坊。”

文那和五个都是画画的好朋友,用两天时间完成了所有画稿,上色的志愿者也招了三四十人。正摩拳擦掌之时,6月,北京出现了第二波疫情,计划再次被迫中断,志愿者团队也不得不匆忙解散了。因为泉州还有一个项目,文那暂时离开了北京。结果有一支武汉的团队特地赴泉州找到文那,说他们是专门画大型楼体壁画的,想与文那合作。就这样,日后,《众神上班图》又加入了专业帮手。

终于等到云开雾散,艺术季项目再次重启,武汉的团队给文那派来了五个人,对方看完稿子说“四天给你画完”。“这要在平时我得招二三十人,准备十天以上的时间,因为我都是现场决定和调制颜色。我说不可能,稿子看着简单,其实小而碎的细节特别多,但他们坚持没问题。”

事实证明来人果然是专业的上色机器,“每人手里拿着稿,铲车一样一片一片地就上完了。我从他们第一天上色就同时开始勾线,到第四天他们完成了,我又继续勾了三天。”

从前是指挥30多个志愿者,且一一指导把自己累得半死;这回是专业人士速度太快,导致心理压力太大又把自己累得半死。“7天完成170平方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经验。”

另一个“第一次”就是放平了画壁画,“我以前特别反对,觉得壁画就得在一整面墙上画,中间不会有缝,也不会出现相互衔接调整的问题,什么都是最好的状态。但真的实践起来发现,放平画确实挺快的,能节省很多体力。现在回头想想真是塞翁失马,如果没有疫情,我不会有这样的尝试,也不会有这个团队,一切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状态了。”

“我拿笔就上了

一点儿也没觉得是什么新的尝试”

文那的壁画风格非常有辨识度,神仙题材更是她独树一帜的内容,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墙壁上都留下了她奇思妙想的作品。但文那其实是学版画的,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画壁画纯属偶然。

大学毕业后文那顺从父母的意愿,进入京城一家报社担任美术编辑,但规矩的作息时间常常让她感到压抑。2010年,她去景德镇时偶然走进了陶艺家李见深创建的三宝国际陶艺村。她给对方看了自己的一些作品,包括用马克笔画在墙上的。没过多久,李见深再邀她去景德镇,告诉她想画什么都可以,并决定在三宝村的艺术节中加入文那的作品。

兴奋的文那向单位请了假,坐了一夜火车再次来到景德镇。在村子的一面土墙上,她用马克笔画了三个神仙,这是她的第一幅壁画。从此属于她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了,各路神仙鬼怪纷纷从脑海中跑到墙面上,她在陶艺村的厨房里画满了调料神,在工作室里画满了做陶的神,还一边画一边编故事……

虽然没有学过壁画,但版画专业的基本课程就要接触木头、金属、丝网、石头、塑料。文那说,上学的时候自己对材料的研究是最敷衍的,综合材料的作业都忘了是怎么糊弄过去的。但这种训练也让她从一开始就没把布面和纸面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当有机会画墙的时候,“我拿笔就上了,一点儿也没觉得是什么新的尝试。”

还有一件让文那自己也不可思议的事,她不需要打底稿,而且多大的尺寸都能控制好比例,即使是站在脚手架上画的,也不需要爬上爬下地去确认构图,似乎有天然的视觉感知 。她曾在云南的一个楼体上只画了一个人,体验到了身体尺度的极限。文那对此的解释是:“可能我确实有点天分,也可能是我胆子比较大又怕麻烦,结果就是,虽然肯定存在一些小问题,但我的这种做法成功了。”

“没有《文那经》大家不会认识我

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刚开始画壁画的前三年,文那并没有太多的自觉,只是会根据当地的特色,画一些不那么严谨的神仙的样子,然后给他们命名,再固执地编一些歪歪扭扭的故事或者诗句。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她应该把自己的神仙、小怪人、小怪兽、小怪事集合到一个系统里,构成一个世界。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以前画过的形象,把它们的故事规规整整地记录下来,也会先创造人物,编好故事,然后再等待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文那经》。虽然这可能是一本书,但更多地还是体现在壁画作品里,而且至今还未出版。文那很谨慎,“没有攒够一定量前,我可轻易不敢出。”

文那聚焦神仙题材之前,也曾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非常抵触中国传统的东西,喜欢画欧式童话水彩,但有一天改变突然就发生了。“我没有为此做什么准备,我生在中国,我的成长过程就是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所以当我想去画它们的时候,它们自己推门儿就出来了。我还喜欢自我催眠,告诉自己我的那些关于神仙的小故事,是上辈子和以前很多辈子留下的记忆。”

在景德镇画了无数面墙之后,这些壁画就像一张大名片一样,各类艺术节、展览、驻村计划或商业邀约,国内国际的,纷至沓来,最终文那辞掉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创作。10年来,她每年有1/4在景德镇,1/4在北京,1/4在全国各地,1/4在世界各地,一直在画。

文那一方面感慨自己的运气太好了,一方面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从没动摇。“没有《文那经》壁画,大家不会认识我,我也不认识我自己,我需要通过它知道我的能力在哪儿。”

而三宝陶艺村则像第二个家一样,每年都吸引着她前往逗留,这个国际艺术交流之地是她梦开始的地方,也成了为她补充给养的地方。在这里她总能结识新的朋友,获得新的机遇。

以画画的名义来这个世界上度假

率领着各路神仙,文那在壁画圈逐步开拓出自己的商业市场,达到了创作和生存之间的平衡。不过,盗版和模仿也随之而来了。经常有朋友给她发照片,问XX地方的壁画是她画的吗?她一看自己根本没去过,画是照着自己以前的作品画的。

前一阵在泉州的时候,又有个朋友给文那拍来一张照片,竟然把她气乐了:“我只能说胆子太大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过她照猫画虎不成,反而成了另外一种神兽,我竟然还有点喜欢。”

因为对方在四川,文那和身边的朋友一商量决定主动登门,觉得说不定将来能合作一把。到了当地,画画的姐姐不在,妹妹在看店。聊天中,妹妹说很多人找她姐姐画画,还说她姐姐是跟着一个叫文那的人学的。文那一听连忙把帽子往下压了压。

回到住处,文那和朋友上网一搜索,这姐姐开的店还有好多家分店,每家店都画满了自己的画,简直像一场行为艺术。可能是对方意识到了文那的身份,会面最终没有实现。

“我不打算追究她什么,真的追究了她能赔我几个钱?她的市场和客户其实跟我的没有关系。我一个人画不准别人画,其实没什么意思。如果说有一天我带起了一个潮流,一大批人喜欢我的画,那才是真正的厉害。”

《众神上班图》一完成,文那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泉州、山西、成都、上海、重庆,眼下人在敦煌,都是政府的艺术项目或纯商业的邀约,几项工作同时穿插进行。有人说,全球疫情之下,很多艺术家会挺不过来,但文那觉得自己没有问题。

“我觉得我就是以画画的名义来这个世界上度假的。我是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人,也没什么愿望,我接受生活给我带来的一切,它给我啥我就有啥。我老和人说,我就像水一样,生活让我流向哪儿,我就流向哪儿。从以前到现在,我都没刻意地去计划,一切都是一环套一环自然地发生的。”文/本报记者 颜菁

供图/文那

#新冠肺炎_社会#上班族#文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