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2020-10-19新闻12

原标题: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胡芝光,一位51岁的彝族妇女,2019年度大理州“最美母亲”得主之一。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胡芝光的新家在云龙县功果桥镇集镇区内,这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家,脱贫了的家。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胡芝光的老家在功果桥镇山西村兔子坪彝族傈僳族山寨,在这座大山上她尝尽了所有“酸难苦辣”,流了多少泪水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有三次却铭记在心。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送别,母女俩哭了一场!

没有什么比第一次送儿女入学更高兴的事了,而胡芝光第一次送女儿入学却哭了一场,有辛酸更有期盼。

在彝族前加上“凉山籍”,是便于区别与其它的彝族支系。云龙县凉山籍彝族有1000余户近4000人,他们都是从外地迁入云龙县安家的,人口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遍布澜沧江、怒江、沘江三大峡谷,彝族村寨离集市最远,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供书也特别不容易。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胡芝光小时候的家在云龙县苗尾傈僳族乡茂盛村的大山上,因为家庭困难,没有上过学校,她说:“我这辈子就上过一个晚上的文化夜校,论学历最多只能算一天,小时候不知道读书的好处,懂事了才后悔,到街上卖土特产品账算不清楚,上个厕所分不清男厕女厕,就象没有眼睛一样”。

长大了,胡芝光嫁到了功果桥镇山西村兔子坪彝寨,那个年代彝族群众重男轻女,非得生个儿子,等到有了儿子,胡芝光已经是四女一男的母亲了。

儿多父母苦,因为有过不识字的经历,胡芝光和丈夫都有供子女读书的强烈愿望。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兔子坪彝族傈僳族山寨分布在澜沧江东面的大山上,海拔达2600米,而山西村完小却在澜沧江边上,送小孩读书下山步行两个多小时,回家要爬坡3个小时左右。那年秋季,大女儿到了入学年龄,开学那天,胡芝光背着柴禾、粮食、洋芋、被子等,将女儿送到了学校,办完入学手续,已是日落时分,回家还要爬山坡、过深箐、穿林海,山上还有野兽出没,懂事女儿担心妈妈的安全,没等妈妈转身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也哭了,哭了好长的路程,心里五味杂陈,回到山寨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人们都睡了。

女儿入学后,每周星期五父母都要下山接孩子回家,星期天又要将孩子送回到学校,有时步行,有时骑马,风雨无阻。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诀别,一家人哭了几天!

正在拉扯儿女长大的时候,胡芝光的丈夫患上绝症,过早离开了人世,一家人哭了几天,孩子们怎么办?

几个女儿都相继入学了,“抽烟妈妈”的苦,带病爸爸的累,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大女儿读到初中毕业,二女儿只读了两年,都决定不读书了,理由是要帮助父母做些活计、放放牲口,减轻家里的负担,让弟妹们完成学业,父母劝都劝不回来。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人有旦夕祸褔,就在一家人齐心协力供最小的三个孩子读书的时候,胡芝光的丈夫患上了癌症,多次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在生命晚期,这个彝族汉子每天都是泪水洗面,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们能不能继续读书。最小的儿子才9岁那年,胡芝光的丈夫离开了人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一家人哭了几天,办完丧事,家里就剩下了50元。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丈夫病逝那年秋季,三女儿邱丽泉收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她却哭了几个晚上,一边想着读高中、上大学美好,一边还想到了妈妈供三姊妹读书的不容易,胡芝光执意要供下去,女儿却把自己的学历永远定格在初中毕业上了。

供书最后的希望就寄托在最小的女儿和儿子上了,无论有多苦多累,也要把他们供出来,胡芝光下了这个决心。2008年,兔子坪彝族傈僳族山寨修通了公路,看着别的人家用车子、摩托接送小孩读书,胡芝光好羡慕啊!“我也要买车、学开车、送娃娃读书”。2010年秋季,胡芝光买了一辆3600元的摩托车,学会了驾驶,开始用摩托接送儿子上学,山上的路不太好走,下雨、降雪时还有危险,才送了儿子四趟,回家途中摩托翻车了,造成骨折,胡芝光的二女儿说:“妈妈摔得不轻,险些丢掉了性命,休养了一年,还是留下了后遗症”。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兔子坪彝族傈僳山寨的大学生屈指可数,胡芝光坚信自己家里一定可以出大学生。

2015年秋季,胡芝光的四女儿邱智梅考取了江西省谊川学院外语专业,胡芝光不知道儿女读书的地方有多大、多远,却知道乡亲们的好心和政府的关爱,她说:“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乡亲们出手相助,你家30元,他家50元,累计送来了3000多元,村委会慰问了800元,家里还在动态调整中成了建档立卡户,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教育帮扶”。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分别,一串幸福的热泪!

最小的儿子也考取了大学,离别时胡芝光又哭了一次,这一次是热泪,是幸福的泪。

送子女上大学是家长最高兴的时刻,而对胡芝光而言是一个难题,女儿上大学时,她送到了村口,送到学校的事就请小叔“代劳”,胡芝光负责“报销”全部往返的费用。2018年秋季,小儿子邱智杰考入了北大青鸟学院,乡亲们劝胡芝光借此机会到首都北京去看一看,胡芝光没有出过远门,她说:“我不识字,出去了自己就回不来了”,这一次,她把儿子送到了镇上,送到学校的事还是请了小叔,离别时,儿子对妈妈说: “我们都长大了,您要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拼命吃苦受累”,儿子懂事,老妈眼泪滚落了下来。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胡芝光用八十多斤身躯撑起了两儿女的大学,还承担起了脱贫的重任,她励志、勤劳,在挂钩帮扶部门的扶持下,一直坚持种植花椒,家里种植了20多亩,大部份已经挂果,这几年花椒市场价格看好,最多时年收入达4万多元,成了寨子里最大的受益户。胡芝光还选择了养牛,最多时养到13头,彝族习惯利用山上的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山上有野生动物出没,春夏时节,草丛之中还有蛇的出现,每隔两三天,胡芝光都会上山巡查,来回一趟也要走四五个小时,长年累月伴随她的是风霜雪雨,还有孤独和孩子们的担心!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兔子坪彝族傈僳族山寨共有3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2019年,有9户建档立卡户选择了易地搬迁,胡芝光就是其中的一户,她说:“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地在功果桥镇集镇区内,共安置澜沧江峡谷山区的190户713人,胡芝光家三口人分配到了74平方米的套房,于2019年国庆节搬迁入住,胡芝光还获得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从“辛酸泪”到“幸福泪”,这位“最美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如今这位最美母亲在新房里开启了新的生活,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通讯员:李少军 左东敏 杨虎飞

编辑:字昕

责编:王涛 赵辰

#扶贫#女儿#辛酸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