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2020-10-19新闻13

正所谓“世间万物都敌不过时间的消磨”,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走卒贩夫在时间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没有人能够享受特殊待遇。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豪情万丈的说出“寇可往,吾亦可往”(出自电视剧《汉武大帝》,原句应为“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的汉武帝也进入了自己的晚年,此时最让其担心的就是自己死后的继承人问题以及政局的变动。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一、千古一帝的继承人问题

虽然汉武帝在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便已将卫子夫卫皇后为自己生的嫡长子刘据立为皇太子立为皇太子(要注意的是,卫子夫生下刘据后才被封为皇后),但是随着太子刘据的长大成人,汉武帝发现自己立的这位太子一点都不像自己,可以说和自己完全是两个极端,史称“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

相对于汉武帝来说,太子刘据更像是一个“守文”的继任者。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汉朝在经过汉武帝几十年的折腾之后也的确需要一位“守文”的继任者来帮助大汉休养生息。当然如果仅有这么一个问题的话,汉武帝也不会过于担心自己死后的政局,但坏就坏在太子刘据身后还站着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卫氏集团。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霍去病与卫青

要知道,卫氏外戚集团一方面在朝堂之上一门五侯,“贵震天下”;另一方面在民间更是有着“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太子的“仁恕温仁”与卫氏集团的“霸天下”一结合,使得汉武帝开始担心自己死后汉朝会再次出现“吕氏之祸”。

随着时间的流逝,汉武帝对卫氏集团以及太子刘据的不满、猜忌与厌恶也在与日俱增。最终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爆发了汉武帝在位时间乃至整个西汉时期最严重的一次政治事件——“巫蛊之祸”。

在这场政治事件中,“贵震天下”的卫氏集团被汉武帝连根拔除,史称“卫氏悉灭”;太子刘据一支除了未来的汉宣帝侥幸活下来之外,其余所有人都被被彻底抹去。

关于“巫蛊之祸”的实质,田余庆先生在其《论轮台诏》一文中便指出:“江充充当了深酷用法臣僚的代表,秉承武帝意旨,凭借党与优势,用非常手段摧毁以卫太子为代表的“守文”的政治势力,这也许就是巫蛊之狱的实质。”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江充与刘据

但是在这里还要指出的一点是,在这场涉及面极广、牵涉人物众多的政治变动中,还有一位勉强也算是“卫氏集团”的成员活了下来,并且还成为未来几十年内大汉这架马车的掌舵人,在他面前皇帝只能“垂拱无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

二、霍光的发迹

霍光得以进入朝堂,完全是靠其哥哥霍去病的提携,史载霍去病在率兵出击匈奴的途中经过河东,专门去平阳看自己的老父亲——霍中孺。并且“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

在返回途中再次经过平阳时“乃将(霍)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由此可见,霍光能够踏入政坛离不开霍去病的提拔,而当时霍去病、卫青、卫子夫可以说是朝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了。

霍光凭借着与霍去病的血缘关系也算是进入到卫氏集团之中,并因此得到了提拔任用,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霍光的升迁速度是相当快的。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霍光

霍光虽然可以算作是卫氏集团中的一员,但是其自身与卫氏集团的关系并不深。在当时,霍光和卫氏集团的联系主要是靠霍去病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们也知道霍去病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随着霍去病的去世,霍光和卫氏集团的联系也基本上断了。

其实就算霍去病活着,霍光在卫氏集团中也很有可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因为其虽然与霍去病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两人从小就没有接触过,所谓的“兄弟情谊”应该是很淡薄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至于卫青、卫子夫和霍光的关系那就更淡薄了,对于其入朝为官可能只是看在霍去病的面子上。

除此之外,霍光本人似乎在霍去病死后便逐渐和卫氏集团拉开了距离,这可能与其官职的变动有关,史载“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霍光可能在侍奉汉武帝时察觉到了汉武帝对卫氏集团的不满,于是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逐渐从霍氏集团中脱身。这可能也是霍光得以在巫蛊之祸中没有遭到牵连的一个重要原因。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卫子夫

事实上,霍光得以平安度过巫蛊之祸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受到其他原因的影响。一方面,一方面霍光凭借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日常表现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使得汉武帝确定自己并没有参与到巫蛊之祸中去并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对于霍光的性格特点和日常表现史书上都有所记载。

史称霍光“出入禁闱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止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另一方面,汉武帝认为霍光虽然勉强也可以算作是个外戚,但是却没有任何社会基础,在朝中也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力量,如果他想要保证自己的地位所能依靠的只有是皇帝,再加上自己在巫蛊之祸中杀的人过多,也让下面的人有所微词,留住霍光也正好可以向世人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位嗜杀之君。

其实,最关键的原因霍光自身的性格特点。北宋苏轼在其《霍光论》一文中便指出“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也正是因为汉武帝看出了霍光是不敢对皇权有所染指的,所以才会在巫蛊之祸中留他一名并且继续重用乃至让其成为辅政大臣。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汉武帝剧照

三、帝王的抉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介绍完霍光的一些情况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汉武帝。如今摆在汉武帝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继承人问题。

汉武帝一生共有六个儿子,其中巫蛊之祸中戾太子一支除了刘病已之外全军覆没,并且当时汉武帝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后代(不过如果汉武帝知道的话,有很大的可能会斩草除根)。

齐怀王闳立八年就死去,按次序应由燕王旦为太子。但是这个燕王旦太心急了,觉得自己继位是十拿九稳的事了,于是迫不及待地“上书求入宿卫”,这一下可是正撞枪口上了,结果就是“上怒,下其使狱。后坐藏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武帝由是恶旦。”燕王旦直接被汉武帝从继承人名单中划去。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刘胥

广陵厉王刘胥则是“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在汉武帝看来也是没有一点皇帝的样子的,也被从继承人名单中划去。

接下来就剩下昌邑王髆和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了。在当时,昌邑王髆算是呼声最大的一位了,并且在明面上昌邑王髆的优势很大,其母李夫人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人,其舅贰师将军李广利是当时大汉的最高军事将领,并且李广利的亲家就是在巫蛊之祸中率兵与戾太子死战的丞相刘屈氂。

后世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价刘屈氂与卫太子死战的原因就是“欲为昌邑王地耳!太子诛,而王以次受天下,路人知之矣。其要结李广利,徇姻娅而树庶孽,屈氂之慝,非一日矣。”

在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军出征之时,刘屈氂前去送行,两人在立太子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史载:“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但是此时的两人过于得意忘形,以至于忘了前不久巫蛊之祸中卫氏集团是如何覆灭的教训。

霍光的权臣之路:从卫霍集团残余到辅政大臣

李广利出征不久,汉武帝将其在朝中的势力一网打尽,史载“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因此,昌邑王髆便也被排除在继承人名单之外,剩下的就只有刘弗陵一人了。

但是刘弗陵年纪又过小,汉武帝又担心自己死后仅凭刘弗陵一个人是难以掌控整个大汉朝的,那么为了保证大汉朝能够长治久安,汉武帝必须要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安排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霍光开始正式进入到大汉朝的核心权力之中。

#楚汉#君王皇帝#霍去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