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2020-10-20新闻13

明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作为统一全国性的大明政权不复存在。接着吴三桂与清军合兵一处,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清军攻入北京,此一系列的事变被称为“甲申国难”。国难当头,各地的大明百姓、士绅、将领、藩王都不甘寂寞。在此后的将近二十多年时间里,南方各地相继出现了多个仍然以大明为旗号的大大小小各路政权。其中比较有点名气的有弘光政权、潞王监国、靖江王政权、隆武政权、绍武政权、鲁王监国、永历政权等大小十余个政权,史称南明。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崇祯帝剧照

但是在这些政权中有一个却是在各类南明政权中知名度和存在感比较高的,但奇怪的是它却仅仅只存在了一年时间,究竟是什么让它在将近二十年的南明历史中有着如此影响力呢,个人认为具体有以下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弘光政权在所有的南明政权里法统最正。由于崇祯帝的罹难,皇子的下落不明使得明光宗朱常洛一系基本绝嗣(下落不明者不计)。这样最具法统者便是后来的弘光政权和永历政权。因为这两个皇帝朱由崧和朱由榔都是崇祯皇帝在世亲缘中关系最近者,他们都是崇祯皇帝的堂兄弟,通俗地说他们的爷爷都是明神宗万历皇帝,这样其他的藩王便不具备名正言顺的法统资格。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众位大臣商讨拥戴新君

如果再进一步比较,在万历皇帝有现存下一辈后代的儿子里,由于朱由崧的老爸老福王朱常洵比朱由榔的老爸朱常瀛年长,且朱由崧又比朱由榔年长。所以在当时论法统、论资格没有谁能比福王朱由崧更合适来继任大统,因此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立嫡立长的原则,福王朱由崧在当时是当仁不让的不二人选,因此他所建立的政权能最大限度地收服人心,所以终弘光一朝都没有哪一个地方藩王胆敢挑战他的合法地位,这便是与后来混乱的南明各政权为争夺正统而大打出手的一个显著不同。由此可见,弘光政权就凭这一点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年号为弘光

第二,南京的地位不可动摇,有着南都之称,并且有现成的中央机构和六部官员。众所周知,南京在有明一代和北京一道是两京之一,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陷落后,南京在当时的天下百姓士绅眼里那就是天然的不二首都,地位不可动摇。另外别看平时南京六部机构和官员好似是形同虚设,但是战时会马上形成一套中央政府体系班子,南京内阁仍然能够立即投入运作,这种效率、这种权威完全不是其他南明政权可以比拟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南京当时称南都,周边地区为南直隶,但是失去了南京和南直隶的其他南明政权,它们的只能称为行在,而不是名副其实的国都,权威性大大下降。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明朝时的南京城

第三,弘光政权名义上占据了中原地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实际上清军入关后并没有马上南下占据中原大地,而是掉头西进,进攻山西和陕西,追歼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而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士绅趁大顺政权没落之机,反攻倒算,驱逐杀死大顺政权委派的官员,打着明朝旗号趁势占领上述地区,并且承认和归附了弘光政权。可弘光政权并没有趁势派兵占据上述中原大地,造成了后来的遗憾。

但是在当时天下官民的心那里就是弘光政权的地盘,就是希望的所在,这就是人心,所以我们看到当弘光政权任命各地官员时都一致拥戴认可弘光政权,就连一向跋扈占据武昌的左良玉也没有正当理由反对。尽管这是不确定的“占据”,有名无实的短暂“占据”,但是对于舆论、对于人心来说却是十分有效的。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兵部尚书史可法主持军务

第四,弘光政权在南明诸政权之中综合实力最强。从军事上来看,名义上来说有江北四镇,武昌左良玉等较大的军事集团,以个人结合史料的保守估计,江北四镇雄以最强者高杰部兵力十万人为上限,最弱者以五六万人为下限,四镇兵力合起来可能不下三十万,而左良玉虽然后来号称八十万人马,有明显夸大的成分,但是保守估计二十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此外若再算上郑芝龙、郑鸿逵、方国安、张名振、何腾蛟、杨展、曾英等各地方实力派,相信弘光朝廷名义上的军队极有可能不下百万人。虽然这些地方军阀似的军队朝廷都不见得能控制的了,但是乍一看确实是很唬人。弘光朝廷名义下的军事实力不仅纵向比之其他南明政权要牛得多,就横向对比来说连清军、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这些都会“自愧不如”。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弘光朝廷的军事实力

从经济上来看,北方中原各省历经多年灾荒战乱早已狼狈不堪、饿殍遍地,但是当时弘光朝廷控制的地域确实另一番景象,可谓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繁荣”景象。特别是核心区域的江淮、江南大地当时并没有受到战乱波及,农业、手工业、市民经济发展较好,这样的富庶经济下理论上完全可以作为日后匡复社稷的有力支撑,比之后来失去上述地区的其他南明政权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从地域上看,弘光政权有着南明诸政权无可比拟的最大疆域。比之隆武朝廷的断壁残垣、鲁王监国和绍武政权的一隅之地、永历政权的偏安西南,弘光政权具有北到黄河流域,南到大海的广大地域,是当时中国的疆域最大政权。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朝中大臣商议抗清对策

第五,弘光政权在各南明政权里建立最早,最能焕发人们的美好希望。1644年崇祯殉国的消息传到南方以后,朱由崧于当年夏天在高杰、黄得功、马士英等的拥戴下监国,进而登基称帝,成为南明的第一任君主。这无疑给了经历过甲申国难、君死朝亡的大悲大痛下的人们无限的希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当时清军尚未站稳脚跟,局势尚不明朗的形势下原则上来说还是大有可为的,绝对不是后来的那种进不能攻、退不能守的其他南明政权(永历政权有过短暂的反击)那种窘迫的情形能比较的。

同是南明政权,为什么仅仅存在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知名度很高

马士英商讨抗清具体方略

由此我们可见当初的弘光政权其实严格来说绝不是什么流亡政权小朝廷,比较之下它仍然是一个能够拥有合法正统,占据有利核心,拥有完备体系,并且至少从表面来看统治大部分疆域以及大量军队和富庶的江南经济为支撑的大明正统的延续,在当时中国的各政权中仍然有着核心地位。只可惜在朝廷内外实际控制力不强且内部混乱争夺的情势下错过了恢复社稷的最佳时机,结果1645年清军南下,史可法扬州阵亡,南京陷落,弘光帝朱由崧被执为标志宣告了存在仅仅一年的弘光政权的终结,但虽是如此,它的好多存在因素和影响力在南明诸政权之中还是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这一点还是不能否认的。

#明朝#政权#弘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