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关羽战死后,刘备为什么要率兵伐吴?真的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

2020-10-20新闻9

公元219年,关羽为配合刘备北伐,不顾身后东吴的潜在威胁,出兵攻打屯兵樊城的曹仁。最后却因东吴的悍然偷袭以及负责粮草的刘婵亲舅糜芳的叛变,腹背受敌的关羽败走麦城,最终中伏被杀,东吴占领荆州全境。

消息传到蜀地,全国一片哗然,尤其是素来重义气的刘备和张飞更是愤怒难当。加之曹丕称帝的消息也刚刚传来不久,以汉中王自居的刘备以为刘协被杀,还追谥其为“汉愍帝”,虽后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

称帝当年,经过三个月的准备之后,刘备倾全国之力,以为关羽报仇之名,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亲率蜀汉大军东征。求和无果之后,孙权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同时又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开始阶段蜀军军盛,接连攻城拔寨。陆逊便采用避其锋芒,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游击战方式,大大的拖延了刘备进军的步伐,迟滞了刘备的兵锋,挫败了刘备意图速战速决的军事企图。

久攻不下的蜀军心烦气躁,加之时值七月,江南酷热难耐,蜀军因补给不足而在吴国境内二三百公里的山道上休整,兵力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这给军事奇才陆逊却抓住机会,火烧连营三百里,蜀军大败,无奈退守白帝城。公元223年4月,刘备因此战败北而一病不起,最后白帝城中病故。这就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战——夷陵之战。

熟读三国的小伙伴都知道,诸葛亮和刘备的总体部署是联吴抗魏,为何刘备违背当时既定的策略而大规模的伐吴呢?

首先,刘备是个外来政权,其政权成分十分复杂,有关、张等传统的追随势力,也有诸葛亮、蒋琬、马良等荆州系,还有法正、谯周等益州本土势力和吴懿、许靖这样的东州势力,甚至还有李严这样说不清到底属于哪里的摇摆实力。

关羽兵败失荆州这件事对蜀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传统势力和荆州势力方面,刘备必须要做出一个交待来平他们的愤怒。对于益州本土和东洲等势力而言,如果刘备无所表示,则会失去他们信任。因此,刘备必须为这个新生的朝廷重立威信。

其次,荆州对蜀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备必须夺回一部分荆州领土作为战略缓冲。

第三,从战略上讲,吴国当时比魏国要小的多,与其伐魏,可能伐吴的成功率更大一点。

第四,刘备建国的口号是光复汉室,现在国立了,没有一定行动,那这个口号不就是大白话了吗?刘备日后想用此笼络天下有志之士,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第五,关羽和张飞的相继陨落让素来比较重义气的刘备动了真怒。

第六,吕蒙死后,当年随孙策征战的老将只剩甘宁,而甘宁没有统兵之能,吴国可谓青黄不接。

这些条件都构成刘备伐吴的基础,但是有件事相当有趣,众所周知,刘备决定伐吴时,遭到了一干朝臣的反对,甚至包括赵云而诸葛亮却未表态。

显然,刘备伐吴,政治目的很大。而这种依靠军事行动提升朝望的行为,显然是不能明说的。因此,刘备伐吴,其真实目的非常机密,而作为蜀汉二号人物的诸葛亮,显然对整个作战计划相当了解,所以他不止不反驳,很有可能他与刘备共同策划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在政治上得到主动,在军事上夺回荆州部分领土,只要运筹得当,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但是千算万算,刘备漏算了两件事,其一,孙权居然向魏国称臣了,这样刘备就失去了魏国的战略牵制,东征部队成了孤军,其次就是陆逊这个人的军事才能,这样就导致了一场大败,自己也身死白帝城。

子龙认为:刘备伐吴是一场有策划的以军事行动取得政治方面主动的战争,而关羽之死,只是为刘备伐吴提供了一个恰当的理由,或许报仇是有的,但更多的还是政治。这是子龙的看法,聪明的读者,你们的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大家一起讨论。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备#关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