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气血不足百病生!做好2件事,气血双补,让你秋冬少生病

2020-10-20新闻1

秋季万物凋零,是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也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

此时天气干燥,气温多变,人容易生病,旧病也容易发作,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那么,秋季养生有什么要注意呢?

多事之秋,当心旧疾复发

秋天疾病高发,实则内外因联合作用所致。气候变凉、昼夜温差大是外因,免疫力差、气血不足等则为内因,二者结合,就容易诱发两类疾病:

1.呼吸道疾病

秋季气温变化大,免疫力差的人容易患上感冒,而原来就有消化道溃疡、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2.心脑血管疾病

秋日天气转凉,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管腔变窄,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诱发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气血不足者尤为严重。

要想防治这两种病,首先要注意穿衣盖被保暖,以免着凉;其次,要想办法解决气血不足的问题,提升免疫力。

气血不足有哪些表现?

中医认为,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标准。

气血足了,人体循环好,代谢好,整个身体的状况就会好。而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

要判断自己气血好不好,可根据以下症状进行对照:

气血好的人,皮肤富有弹性,有光泽,白里透红;气血不足者则皮肤粗糙,脸色苍白黯淡,易长斑。

气血好的人,头发乌黑浓密,发丝柔顺;气血不足者则头发枯黄、头发掉得多、多白发。

气血好的人,一年四季手脚温暖;气血不足者常常手脚冰凉,手心多汗。

气血好的人,入睡快、睡得沉,往往能一觉到天亮;气血不足者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补足气血,做好两方面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四季轮转。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界“收”与“藏”之时,也是人们补足气血的好时机, 可从两方面着手:

1.饮食

秋季人体处于虚劳状态,建议多食猪尾巴、牛肉、枸杞、白扁豆等来补气;多食用乌骨鸡、黑芝麻、龙眼肉等来补血。

★ 两地红枣猪尾汤

材料:生地黄、熟地黄各30克,红枣6枚,猪尾巴1条(连骶骨,约500克)。

做法:先将猪尾连骶骨洗净、斩段,红枣劈开,去核;连同生、熟地一齐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2升、白酒少许,大火煮开,小火熬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滋阴。

2.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 是补充气血的重要方法。

建议选择慢跑、瑜伽、太极、游泳、跳绳等相对舒缓的运动方式,可以疏通人体的经络,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状况。

#内分泌疾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