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年人口味加重,6种病就是这样吃出来的

2020-10-20新闻17

随着天气的转冷,火锅、撸串、烧烤,重口味的食物在此时会让人欲罢不能。秋冬转季的交替时期,是肠胃病的高发期。享受美味的同时,重口味正在悄悄瓦解你的健康。

45岁以上中年人口味最重

2019年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口味总体仍然较“重”,并且男性摄入的盐分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

数据显示,2015年国人平均膳食钠摄入量为3960毫克/天,而世界卫生组织钠的建议摄入量为每天不超过2000毫克。

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人群的口味差异:

年龄段45~59岁 膳食钠摄入4257毫克/天 口味程度最重

年龄段18~44岁 膳食钠摄入3867毫克/天 口味程度较重

年龄段60岁及以上 膳食钠摄入3799毫克/天 口味程度一般为什么中年人口味变化如此之大?

原因是他们正处在由壮年向老年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身体各种机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主要是衰退。由于这种衰退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果你不能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健康问题就会变大,甚至出现危险,许多英年早逝的人就是忽视了这一变化,总认为自己还身强力壮。

身体机能开始退化

随着年龄增长,过去认为很辣、很咸的食物如今也能接受。

相关研究表明,年过五十后,人们舌头上的味蕾开始减少,对咸味、甜味的敏感度降低,做菜时会放更多盐和糖。

中老年人鼻子神经末梢的“传感器”受到磨损,因此,为了追求食物的香味,往往会添加更多的调味料。

在外就餐机会多

为了刺激顾客的食欲,吸引回头客,不少餐厅会在食物中加入大量的油、盐或糖以及各类调味品,这样的“重口味”会使食客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过多的钠,并逐渐养成了重口味的习惯。

不太重视健康

许多老年人即便已经有了“三高”,但也不痛不痒,“都是慢病,不要紧”。殊不知,正是这些小小“蚁穴”,最终击溃了健康的堤坝。另外,还有一些中年人,背负着教育子女、赡养父母和事业发展的重任,还“顾不上”关注自己的健康。

口味重带来一身病

上述研究显示:我们摄入的钠八成来自调味品,其中,烹调盐是主力,占63.6%;第二位是酱油,占10.4%;烹调食物(11.9%)和加工食品(8.7%)比重也很大。

“重口味、轻营养”的饮食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陷入“生活方式病”:热量过剩、营养不足。过咸、过辣、油腻的重口味,会给身体带来几十种疾病。

高血压

盐摄入过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引起高血压。由于人的体液渗透压是恒定的,因此,每摄入1克食盐,就需要多出111克水与之配比,形成“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储存在组织中。这会导致血管中的水分增加,血管壁所受压力随之增大,诱发高血压。

我国居民饮食方式主要表现为高盐和低钾,老年人饮食中含盐量高,盐负荷高,高血压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而且多是容量性高血压,低肾素水平的高血压。

心脏病

美国心脏协会(AHA)在2013年“流行病与防治暨营养、体育活动与新陈代谢科学大会”上指出,2010年全球有2300万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致死案例,可能与钠盐的过量摄入有关,占死于此类疾病案例的15%。

在与过度摄入钠盐相关的心血管病死亡案例中,约100万人是69岁之前死亡的,占案例总数的40%。

肝肾疾病

血压高,肝肾血流量少,使得肝肾承受的代谢压力增大,损害其正常功能。

胃病

腌菜中所含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易致胃癌。

骨质疏松

人体每排泄1克钠,会耗损约26毫克钙,因此吃盐多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由于进入中年阶段,人体的各项技能都出现了退化,首先是消化系统的消化酶分泌减少,胃黏膜逐渐萎缩,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出现减弱的同时,他们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也随之下降。其次,由于代谢功能的降低,一方面影响部分营养物质的代谢,如糖类不能顺利代谢转化为甘油三酯,导致血脂和肥胖等问题;另一方面,营养物质代谢问题最终使基础代谢降低,而基础代谢的降低反过来对机体各大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说合理的饮食有减缓身体各机能衰退的作用,是减少疾病发生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饮食是提供各种营养的主要途径。

中年人的饮食原则

(1)首要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避免肥胖。由于基础代谢的降低,中年人会出现脂肪组织逐渐增加,肌肉和活动组织相对减少的现象,即绝大多数人进入中年人后都会“发福”,变胖,这是正常现象,但不能不进行控制,控制的方法一是饮食,二是运动,这是唯一的正确方法。

(2)保持适量蛋白质供给,特别是优质营养的补充(比如肽一类的营养),延缓消化系统退行性变化。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在体内代谢中起催化作用、抵抗疾病的抗体,促进生理活动的激素都是蛋白质的衍生物。例如,肽有维持体内体液平衡、酸碱平衡、运载物质、传递信息等作用。因此,在机体出现退行性变化时,保持肽的供给量极为重要,对缓解消化系统退行性变化大有好处。

(3)适当控制糖类,避免糖过量引起肥胖和胰腺功能减退。随着机体机能的减弱,额外多吃甜食,必然给代谢增加负担,容易引发代谢紊乱和肥胖问题。因此,进入中年后,应当控制糖的摄入量,特别是精制糖。对于已经超重的朋友,应当戒掉糖瘾,不吃精制糖。

(4)饮食要控制总脂肪摄入量,严格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不吃或少吃加工类食品;保持一定量的饱和脂肪摄入量,食用油最好选用物理压榨的、低亚油酸的植物油。脂肪酸摄入不均衡同样会导致肥胖和血脂异常,中国人饮食不是缺乏亚油酸,而是大大超标了。

(5)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维持血压稳定,降低血胆固醇都有积极的作用。

(6)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原因是,一方面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离不开维生素,缺乏同样会导致代谢问题,如肥胖;另一方面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越来越少,摄入量不够必然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引发健康问题。故此,中年人要保持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必要时通过维生素补充剂进行补充。

(7)每天补充益生菌,给肠道减少压力。中年人的肠道十分脆弱,很多人没有补充益生菌的习惯,经过几十年的消耗,有益菌群已经是年老色衰,补充新的“年轻”菌,让肠道恢复活力。选择超过8种的益生菌菌株,以液态形式贮存的益生菌饮品,更适合老年人快速补充~

#老年人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