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揭秘诸葛亮隆中对中一个极大的错误

2020-10-21新闻4

荆州名士司马徽从前说道“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全国”,可是刘备得了卧龙、凤雏两个人,手下还有一帮杰出的文臣武将,又占据汉室正统这杆大旗,仍是没能“安全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许多,如关羽丢了荆州,蜀汉人才匮乏,诸葛亮军事上有所短缺等等,但我要说的是刘备集团之所以没能完成灭曹兴汉的希望,是由于他们的战略方向有很大问题。之所以呈现这种问题,是由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刘备在荆州依靠刘表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对他说那些儒生都是见识肤浅,此间只要卧龙、凤雏。徐庶也向他引荐诸葛亮,后刘备草庐三顾总算请到了诸葛亮,期间诸葛亮凭仗《隆中对》一举打动了刘备的心,坐稳了军师的位置,刘备曾慨叹道:“我得先生,如虎添翼啊!”

客观的讲,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的军政战略的确是刘备集团的最好战略,由于北方的曹操占据有利地势,南边的孙权占据有利地势,这两大势力都得到内部士族阶级的认同,刘备此刻的确不可能与他们争锋,只能图刘表的荆州、刘璋的益州。后来曹操兵败赤壁,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公然如愿得到了荆州和益州,形成了三分全国的局势。《出师表》就像一个剧本,事实上这全部的全部竟然真的都是依照诸葛亮写的剧本走的,可见到刘备鼎盛时期为止《出师表》这个剧本的确是正确的。但为何关羽后来丢掉荆州后,刘备集团的局势的扶摇直上,刘备身后,诸葛亮承继他的遗愿坚持北伐也遭到失利,诸葛亮身后,蜀汉是越来越虚弱,终究被灭了,这全部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以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有个极大的错误,这个错误由于联系到蜀汉政权的战略大方向,终究导致了灭曹兴汉计划的完全失利,导致了蜀汉集团的灭亡。

陈寿的《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初见刘备说到的《隆中对》原文其间一段是这样写的: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豪,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全国有变,则命一大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诚,汉室可兴矣”

这句话大致是说让刘备先取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树立蜀汉基业,然后派一员大将镇守荆州,刘备自己坐镇益州;比及“全国有变”就让荆州大将攻取宛、洛,刘备率益州军出秦、川,从双面夹攻曹魏政权,终究到达复兴汉室的希望。这个全体的战略的确没错,但有个当地搞错了,就是诸葛亮让刘备坐镇益州,再派一大将守荆州,我觉得这儿错了,应该是刘备自己坐镇荆州,再派一大将守益州,待全国有变,从两方出军夹攻曹魏,复兴大汉。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诸葛亮说的刘备坐镇益州,一大将守荆州的做法。

刘备派的是大将关羽守荆州,自己和诸葛亮运营益州。后来关羽丢了荆州,为什么会丢荆州?由于关羽不适宜守荆州?为什么不适宜?由于关羽有个缺点就是太傲气了。关羽其他方面都很满足守荆州的条件,军事能力强,威望又高;刘备义兄弟的身份弥补了他身世的缺点,让他可以在政治层面安稳荆州内部的士族;但关羽这个人过分傲气,交际不可,不能处理好与孙权集团的联系,要知道荆州处在魏、吴两国之间,交际是很重要的,一个欠好就会面对两方夹攻,刘备身处益州远水解不了近渴,刘备集团一国之力姑且不能与两国联合相抗衡,更何况仅仅一个荆州,所以关羽丢了荆州。可是除了关羽蜀汉阵营的确没有比他更适宜的人镇守荆州,由于诸葛亮作为军师要在益州辅佐刘备,这就是这个战略的失误导致刘备不得不让有严重缺点的关羽守荆州,荆州一丢,终究导致了刘备政权的全盘失利,复兴蜀汉成为泡影。哲学里有句话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在他开端提出的时分的确是正确的,可是比及刘备有荆、益二州之后,由于刘备集团没有适宜守荆州的人选,应该进行人员上的调整,即让刘备和诸葛亮守荆州,再选一大将去守益州。

我们再来看看刘备坐镇荆州、一大将守益州的状况。首要益州南部只要一些蛮族,缺乏为惧北部尽管面对曹魏,可是有天险,所以进可攻,退可守;不与东吴接壤,所以也就不会面对魏、吴两国的夹攻,益州要比荆州好守许多,天然对守将的要求也就没有荆州高,这时分关羽守益州就没什么问题了,他交际不可的缺点被益州的地舆条件完美的弥补了,再加上益州有天险,他要是还弄丢了,刘备集团仍是洗洗睡吧,最能打的关羽都这样,还怎样复兴汉室。

然后刘备镇守荆州,诸葛亮作为军师又是荆州本地名士,必定要留下来辅佐刘备,其他大将张飞、黄忠、魏延、赵云、马超等可以酌情挑选,由于只要与东吴搞好联系,荆州就不会面对魏、吴两方夹攻,也就不可能丢。刘备守荆州还有个优点就是,荆州多名士,司马徽、诸葛亮、庞统、徐庶等都是荆州名士,说明荆州人才许多,荆州畅通无阻,人口很密布,读书人许多,刘备手下的张飞、关羽、赵云等都是华夏人,刘备可以大肆求贤,由于是汉室正统,刘备名声很好,不只荆州本地人才会来投靠,连曹魏、东吴的领地都会有人来投,荆州究竟处在华夏地带,人才来投靠很便利,刘备有拿手笼络人心,人才问题会得到完全的处理,不会呈现像历史上那样人才凋谢,要是守益州,谁会没事干背井离乡,不远千里,翻山越岭跑到益州去投你?就算有也是很少。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点。

荆州丢不了,益州也丢不了,人才问题处理了,从荆州出动军队运粮也没有益州那样困难了,重要的是有荆、益两州国力比只要益州要强得多,届时待全国有变,从两处出动军队就好得多,另一边的关羽就算打了败仗,还可以凭险据守,怎样说都不可能丢了任何一州,怎样输都不会向本来一样丢荆州、失关羽,夷陵大北,不坚定国本。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是汉室正统兴师灭曹是正义之举,也就是要采纳攻势,而不是守势,让刘备守益州其实从心理上就输了一筹,由于如果输了可以凭险据守。也就是说既想要灭曹又丹忧虑自己的安危,攻又攻不完全;想凭益州取华夏,导致守也守不完全;你攻又攻不完全,守又守不完全,所以曹魏灭不了,蜀汉也早早灭亡了。要么就让刘备坐镇荆州、关羽守益州,不要想失利后怎样样完全的攻,灭曹有望;要么就守益州,不要伐魏,这样蜀汉政权尽管不能进步华夏还能持久一点。诸葛亮从“攻”和“守”中各取一半,做得不行完全,所以输了。

当年刘邦之所以可以凭仗西川能取全国,是由于当时秦灭六国后时刻很短,华夏各族互相的归属感还没一致,各国公民对自己本来的国家还有留恋,而项羽是楚国人,又不会笼络人心,所以本来韩、赵、魏等等当地的公民对项羽的楚国没有归属感,刘邦才干屡败屡战在垓下一战成功,创始大汉基业。到东汉末年,通过几百年的交融,人心也得到一致,主要是士族之心,汉朝灭亡现已失了许多士族的心,选偏僻益州定都更是在疏远依然心向大汉的一部分士族,所以从人心的视点来讲让刘备坐镇益州是错误的,如果是刘备坐镇荆州必定大不一样。

所以,我以为《隆中对》在开端提出的时分并没有错,但在刘备取下荆、益二州,蜀汉没有适宜的人才守荆州的状况下,应该修正一下,刘备、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守益州,这样成果会好许多,灭曹兴汉真的不是愿望。一家之言,请见谅。

#三国两晋南北朝#荆州#刘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