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部航空:用国际标准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0-10-21新闻5

“作为民航运输单位,标准化贯穿于生产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作用。因此,提高标准化意识——包括生产运行的各项安全标准——保障民航运输安全是航企应该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西部航空运行标准部总经理王伟邦在谈及“西部航空运行标准宣传周”工作时如是说。

据悉,“西部航空运行标准宣传周”是西部航空运行标准部结合“世界标准日”( 10月14日)契机而开展,从10月14日至10月21日持续1周,旨在提高西部航空个岗位员工对公司各类运行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坚守运行安全,接轨国际标准

(慕玥 摄)

2016年11月25日,西部航空首次通过IOSA初次审计,获得IOSA注册证书。IOSA标准是国际航协基于全球航空公司经验总结整理的一套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安全审计标准,包含ORG(组织管理)、FLT(飞行运行)、DSP(飞行签派)、MNT(工程维修)、CAB(客舱运行)、GRH(地面服务)、CGO(货物运输)、SEC(航空安保)等8大方面。2019年11月,西部航空作为中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表率加入国际航协,正式成为IATA协会会员,在安全运营、服务提升等方面真正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推进了公司国际化发展进程。

这标志着西部航空以国际航空领先的安全运行标准为依据,构建起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运行体系和完善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为提高公司安全运行品质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对西部航空国际业务的不断拓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做标杆先做标准

当今社会,标准代表着规则话语权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得标准者得天下”,民航业也不例外。2018年7月18日,民航西南管理局向西部航空颁发CCAR-121-R5《运行规范》,标志着西部航空成为全国首家正式按CCAR-121-R5运行的航企。(CCAR-121-R5是民航强化改革创新,对标国际标准,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确保民航可持续发展、高标准严要求、最新修订的民航规章。)

(熊超群 摄)

一直以来,民航业界飞行员等机组资源的短缺是限制民航发展的一大瓶颈,也使机组疲劳运行风险增加,对民航健康快速发展带来威胁。为使民航持续安全发展,R5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针对性地降低飞行员和乘务员的年度总飞行时间上限。在当时,国内有能力通过R5审定的航空公司屈指可数,西部航空积极主动申请首家开展R5审定,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内,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R5审定的航企,民航局对此充分肯定、高度赞赏。

今年7月,西部航空又主动请缨成为辖区内第一家通过CCAR-121-R6审定的公司,再次体现西部航空以“高标准,严要求”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展现了西部航空勇于担当、勇争排头兵的精神。

(陈强 摄)

高标准铸就高原航线安全运行

作为重庆本土基地航空,西部航空多年来致力于祖国西南部航线的开拓,面对西南地区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多变的气候,积累了丰富的高高原航线飞行经验,也培养了许多“身经百战”的高高原飞行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西部航空在高高原航线方面严格的运行标准密不可分。

在技术层面,西部航空优化放行系统,制定并持续完善高高原机场签派放行检查单,强化签派对天气、机组资质、运行环境、飞机状态等各运行要素的逐项评估,通过电子化强制措施避免错、漏、忘;还开发了诸多辅助软件,通过自动提醒功能提高签派员对航班运行中各要素变化的评估能力,进一步夯实安全余度。

西部航空还根据各高高原机场运行特点,为每一个高高原机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公司标准并列入公司手册。例如昌都机场运行不超过12点,拉萨机场运行不超过24点;丽江在大风时段11点-19点不运行A320等。规章要求机场标高3600米需给机组提供补充用氧,公司为机组在机场标高大于3000M的机场运行时,就向机组提供了补充氧气,保障机组人员以最优的状态飞行。

(陈强 摄)

“安全管理,标准先行,如果说‘安全’是公司的底线和生命线,那么“标准”就是生命的骨架和血肉。”西部航空运行标准部总经理王伟邦表示,“西部航空作为国内首家成功由全服务转型为低成本的航企,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致力于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国民航业的发展。”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洪魏、陈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