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首都机场马浩宇:机坪上的赤诚匠心

2020-07-21新闻5

“您好,我是马浩宇,有什么事?请讲。”

“马哥,6点早高峰进场车辆太集中,施工通道堵上了,您快点过来看看吧。”

“好的,这就到。”

在首都机场,蓝天保卫战C班班长马浩宇繁忙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凭借着在飞行区工作近13年的经验,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对现场情况、施工流程、管控措施都了如指掌,任何风险隐患、违章违规都难逃他的“法眼”,为首都机场安全平稳运行、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穿梭在机坪上的“马指”

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决胜之年。为了打赢这场战役,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迅速组建了蓝天保卫战青年突击队。身处飞行区系统模块的马浩宇,因拥有丰富的场内工作经验,也主动请缨加入了工程模块的大家庭,成为蓝天保卫战C班的班长。

这个皮肤黝黑、语速很快的“小伙子”常常被同事亲切地称为“马指”,经常不是在施工现场,就是在前往施工现场的路上。蓝天保卫战青年突击队队员董宁笑称:“因为施工区域分布比较广泛,上班时间见到他总是来去匆匆,工作中主要还是通过对讲机联系。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马指总是能及时回复消息,这让我很想探究一下他‘谜一样’的作息时间。”

蓝天保卫战的班制是“上一休二”,在第二套班见到马浩宇时,他往往略显疲惫。原来,马浩宇此前所在的系统管理模块工作也很繁重。他放不下那里的工作,总在自己休息的时候回去帮忙。在马浩宇身上,体现的是首都机场飞行区人的勇于承担、踏实奉献的“铁军”精神。

飞行区里的“活地图、杠把子”

在飞行区蓝天保卫战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第一次进场时,马浩宇用了近一上午的时间为他们详尽地介绍了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让这群新入职的年轻人对整个飞行区概况有了初步认识。在普通人看来毫无二致的机位,马指介绍的时候却能信手拈来,其间差别也了然于心。

面对毫无场内工作经验的突击队队员们,马浩宇展现出飞行区人固有的耐心与细心。他时常告诉队员们要是哪里不懂可以随时打断他;看到群里没有收到反馈的消息,他会主动询问组员工作上是否遇到了难点。他根据每位队员不同的个性与特质迅速分工,带领队员们一起融入工程模块,找资源、抓细节。

作为此次蓝天保卫战中挑起重担的“杠把子”之一,马浩宇每天都会在施工现场一遍遍巡视,确保施工安全平稳开展。无论哪个地方出现情况,他都能快速到场并提出解决方案。马浩宇的步速和语速都很快,仿佛每一刻都在争分夺秒,力求完成更多工作。在蓝天保卫战的前方,他仿佛是一剂强心针,鼓舞着现场每一位突击队员们。

队员们的成长导师、贴心伙伴

马浩宇虽然在工作上对蓝天保卫战突击队队员们要求严格,但在日常生活上却十分温暖贴心,关心队员的工作和住宿条件,尽力为队员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炎炎夏日下,马指看到机坪上工作的突击队员们虽然汗流浃背,但依旧坚守现场、毫无怨言。他心疼之余买来冷饮,抢在午饭前送到每个人手里,关切地询问大家的身体状况,提示大家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通报。

突击队队员魏明灿这样评价他:“每当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条件反射就会想到马指,也会毫不犹豫地去问,而且很快就会得到确定的答复。对于突击队员们来说,马指是业务成长的导师,也是温暖靠谱的伙伴。”

秉持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和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以及勤勉付出的赤诚匠心,马浩宇将施工项目的每一个问题都熟记于心,在工作上始终能做到游刃有余。他只是首都机场飞行区大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也正因为有许多像他一样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匠人,才确保了首都机场蓝天保卫战施工项目每一天的高效与顺利。(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