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浅析秦王朝统治下建筑文化的演进,从中看统治者如何巩固中央集权

2020-10-22新闻12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一时期,秦朝集合先秦诸国的建筑技术,统筹各大建筑风格,中国建筑便呈现出大一统的趋势。

由于春秋战国的建筑技术建筑思想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到秦朝时,建筑建设由简到繁,由朴素到繁华,不同地区的建筑文化交流融合形成独具风格的建筑文化。

一、在大一统王朝背景下秦朝建筑文化向统一性,独创性趋势演变

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国家实力显著增强。在秦国君王嬴政在位时期,实现了天下大一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面对地域辽阔的疆土,为了巩固王权,秦始皇实施新。秦始皇整改经济,政治,统一全国货币与计量单位,统一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并且改变以往实行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图 | 秦始皇

这些措施的实施减轻了各地区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加强了各地区的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建筑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建筑文化的向共同化方向发展。

“秦砖汉瓦”是对秦汉时期建筑特殊的概述。秦朝时期百姓所居住的房屋以土坯砖为主;城市建设则以石砌砖为主。

秦朝都城咸阳的布局亦是具有开创性,它改变了传统的城郭布局制度,在渭水南北方向空旷的地区建筑了大大小小的宫殿。这些宫殿并非统治者长期居住的地方,由于离城区主宫殿远,被统称为:离宫。

交通的整体性在秦朝也被体现,咸阳地区周围二百里内宫殿离宫被秦国百姓借助交通要道的修建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秦朝主张以宫为城,不主张建外廊作为防护,这些都是秦朝建筑独特性与创新性。

二、秦王朝统治下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疆土,防备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入侵,秦始皇将燕、赵、秦三国长城相连,铸就了万里长城这一奇迹,“就地取材”是此时建筑百姓概括的宝贵经验。长城被列为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

图 | 秦长城示意图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筑规模庞大,布局完备,设计完善的君王陵墓。陵墓中的兵马俑震惊海外,也是名列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不过由于难以保护宫殿,防止物件氧化,秦始皇地宫至今仍然没有被挖掘。

灵渠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流向由东向西。但这并不是为了地区间交通往来,而是为了扩大疆土、征服岭南地区而修建。

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将整个华东、华南地区连接起来,为我国在南方地区建立稳定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

都江堰,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采用的是中流作堰的建筑方法。

都江堰有洪减灾与引水灌田两大作用,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与建筑技术的创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对建设技术是突出性改变。

阿房宫,秦朝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阿房宫的建设有一奇特之处:磁石门。以磁石为门是为防止君王遇刺,磁石具有吸铁作用,使刺杀者的刀具等不能进入,暴露出刺杀者的身份,从而保卫皇上的安全。

其次是为了向其他少数民族显示阿房宫前殿的神奇之处,令其惊恐却步并彰显庄严。

图 | 阿房宫

三、“城关夜晚花如锦,五彩华灯上高楼”——秦王朝统治下的建筑特色

1、建筑规模与组合方面

规模更为宏大,组合多样化。秦始皇为突显自身统一中原的前无古人,以商周建筑文化为基础,扩大宫殿,黄陵等建筑面积。

秦始皇时期开始修建的阿房宫占地十五平方公里,宫殿广阔、气势宏伟,据记载阿房宫并未修建完成,它修建完面积的宽广可想而知。

廊院是秦建筑之中的一大特色,楼,阁亦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阿房宫赋中“廊腰缦折”等诗句对于亭台楼阁的描述足以体现其特色。

秦建筑文化融合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国家的特色,建筑的组合与形式更加多样,具有特色。

2、建筑类型方面

以宫殿、礼制建筑与陵墓为主 。秦朝仅仅传承两世便被灭国,大部分原因是秦统治阶层的奢侈。由于贵族阶级享乐主义思想的蔓延,对于宫殿建筑的要求便格外注重。

古代神佛观念浓厚,礼制建筑不在少数。然而百姓的建筑在这一时期并没有突出的特色,大多房屋以石砖,土房建筑为主,形式十分简朴。

3、建筑布局方面

注重规整布局,整体布局,讲究主次,注重衬托作用。秦时期建筑规则完善,讲究十字对称,高台建筑为建筑主体。例如都城咸阳,交通要道将京都联合为一个整体,城区内部宫殿对称分布,坐落分明。

图 | 秦宫殿

秦建筑不似以往的的建筑随意性,建筑突出主次地位,以低小的次要房屋作为陪衬,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摆设的不同,彰显中央位置主建设的地位,使建筑呈现出主次之分。

轮廓建筑变化多样,但以廊院试布局为主,门、回廊被皆作为衬托物,凸显中央建筑的尊贵。

4、建筑工艺方面

以木材为主、建筑技术趋于成熟、色系较单调。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建筑构架为:抬梁、穿斗、井干。在这时期,这些技术都比较成熟,成为全国通用的技术。

在古代于生产水平低,科学技术能力弱的情况下,原料开发能力小,建筑材料普遍以树木为主,因此秦宫殿建筑保存度低。

由于生活的压力,百姓对颜料的调配也没有过多要求。这一历史时期,宫殿等建筑的颜色以黑、红、朱红、青绿为主,这与后世宫殿的金黄色大不相同。

5、突出建筑方面

注重陵墓建设与礼制建筑。秦朝的陵墓建筑骊山陵,便是秦始皇陵墓。在中国历代王朝君主陵墓中,秦始皇的建筑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丰硕的陪葬物居是各代帝王陵之首,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陵园占地面积广阔,接近八平方公里,分内外城。在内城和外城的间隔中共分为七大墓室: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以及修陵人员的墓室。

秦朝对于礼制建筑特别注重,并且礼制建筑众多。礼制建筑是不允许人居住,专门为古代礼制服务的建筑,因此有大部分因为遵循礼制而建造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宗法制度关系十分密切。

礼乐教化为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设计法则,并且礼制已严格控制到建筑的空间秩序、建筑形态等各个方面。

6、建筑装饰方面

在秦统一之前,秦国的建筑装饰就已经较为丰富。一般的装饰为:奔鹿纹、凤鸟纹…更为突出的装饰纹路当为瓦当,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瓦当的技术水平比其他国家高超。

图 | 奔鹿纹瓦当

当嬴政统一中国后,瓦当的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四鹿纹、四兽纹、子母凤纹等瓦当图案,图案的展现更加饱满,图案形式愈加优美华丽。

吉祥文字瓦当也是在秦统一后开始出现的,比如“刻有唯天降灵,延元万年文字”的瓦当。

四、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背景下建筑文化折射的思想理念

秦人建筑布局注重对称性与整体性,京都咸阳便是其建筑整体性的代表建筑之一,建筑分布模拟天空星象,展现咸阳宫天极地位,表现敬天地,种神明的思想。

大大小小的离宫还绕着咸阳城,彰显出君王的独尊地位,也表现出秦始皇唯我独尊的专治思想。

秦朝采取以宫为城的方式,仪仗山川险阻护城,这便使山川成为背景,增添咸阳辽阔宏伟的雄伟气概。

图 | 咸阳城示意图

“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木衣绨锈,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

这反应出秦朝宫殿面积的广大与统治者奢侈享乐思想的弥漫。

山水宫苑是秦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出现形式,即宫殿与应和自然山水环境联合建造起来的,其面积依旧广博,达到方圆几百里大。

例如:阿房宫的布局是按天象而来,阙楼建立于终南山上,樊川被作为宫内的水池。

由于秦始皇为了皇位权利渴望长生不老,曾经多次派人去传说中有神仙居住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寻求长生不老药,表达了对永生的渴望,对掌控权利的欲望以及对统治千秋万代的期盼。

秦朝的宫殿建坐西向东,遵守向东为贵的方向原则。其中原因有周代礼制的传统亦有百姓注重以东为贵的意识的影响。

秦朝宫殿建筑注重中轴对称,讲究整体。这体现出秦朝以法治国,注重法理的治国思想。秦朝建筑也被称为为礼制服务的建筑,礼制思想在历朝历代都特别注重,秦朝亦是如此。

结语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秦建筑文化可以称为中国建筑史的青春时期,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人雄厚、粗犷而却心思细腻的性格特点影响到建筑风格的形成,宏伟博大、严格规整秦、雄厚广大成为时代风格。

参考历史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

《春秋》

#秦朝#君王皇帝#秦始皇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