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秋高气爽吃石榴,石榴上市的季节多吃几个哟

2020-10-22新闻4

说到秋季的水果,肯定少不了红彤彤的石榴,想必也是不少人喜欢的吧。而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石榴的中医养生知识。

不知道大家见过石榴花没有,以前我一直没有见过石榴树,所以更别说花了,到了北京之后,住的房子旁边就有颗石榴树,到花开的时节还真是很美丽。

石榴花的颜色有粉红、桃红、大红、橙黄、白色等颜色,但是想必大家常见的都是火红色吧。每到农历五月,是石榴开花最艳的季节。

另外古代妇女着裙,也多喜欢石榴红色,这个主要就是从石榴花中提取染红裙的颜料,然后染布做成得红裙,因此也被称为“石榴裙”。

最让大家惦记的还要数石榴的果实,石榴的果实不仅好吃,也是有很多美好的寓意,比如吉庆、团结、和睦、昌盛、繁荣、团圆;而且石榴籽粒丰满,在民间象征多子和丰产。另外还有诸多的象征,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说了这么多普及的内容,也要进入今天的主题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石榴还是很好的药食同源之品,这个其实还是要简单了解一下的。

要说石榴的作用,我们就要先来讲个故事了,要说到的是民国名医张锡纯是如何使用石榴的。

张锡纯在老家的时候,有个邻居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该邻居“素患肺痨咳嗽”,就是当时怀疑是肺结核,叫肺痨,一直咳嗽,弄得晚上也睡不好觉。而且对于这个咳嗽,用了很多药也没有效果。

在有一天晚上她吃了一种水果,晚上睡觉的时候居然感觉咳喘见轻,她就很奇怪,开始每天晚上吃这种水果,结果喘咳一天比一天轻,连着吃三个月,竟然不再咳嗽了。

张锡纯就好奇呀,于是就去问,了解到这位妇女吃得水果就是石榴。所以后来张锡纯就对石榴进行了很多研究,并且总结出了作用,就这样石榴也被他广泛应用着。

张锡纯认为石榴性微凉,能敛肝火,保合肺气,作用诸多。但是要注意如果使用,必须用酸石榴才可以,甜的效果不好。

除了上面说到的,张锡纯还用酸石榴来治疗某些腹泻。他用酸石榴,连皮捣碎,煮水来喝治疗泄泻。后来霍乱流行(那时候也没有办法分清楚真霍乱还是流行性肠炎),有刚刚患病腹泻的人,就用他的这个方法,结果就不腹泻了。

看到这,大家都会觉得哪有那么神奇,别着急。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石榴皮中含有“根皮碱”,对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各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另外果皮中还含有鞣质、苹果酸、生物碱等成分。

所以,总的根据实验表明,石榴皮有明显的收敛和抑菌的作用,能使肠黏膜的分泌物减少,使肠黏膜收敛,而且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所以对于腹泻、痢疾等症有作用。

经过这些诸多研究,现在石榴的身价可是更高了,很多国外的科学工作者都在对石榴做更多的深入研究,也发现了很多的作用,比如美容、抗癌、降低心血管发病率等。

所以听完了今天的分享,大家以后看到卖石榴的,是不是会买几个回家,一方面成全了那些卖石榴的辛苦人,另一方面自己也健康了。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挑选石榴的小技巧。

如何挑选石榴

看颜色

很多人在选石榴的时候都觉得红红的才是最甜的,但是买回家吃得时候就有点失望了。其实大家在选择石榴的时候皮是黄色的才是最好吃最甜的。不过如果是买回家打算存放起来,可以选择绿色未熟的石榴。

看硬度

在选石榴的时候稍微按压一下,如果按下去有硬实感,就肯定不错的,成熟饱满的石榴皮肉都是紧绷,但是如果不新鲜或者内部已经发烂的石榴按下去则会软软的比较松弛。

看光泽

这个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了,如果表皮光滑发亮,应该就是新鲜的没错了,但是如果表皮不太光滑且有黑斑,那肯定是不新鲜的,或者是存放很久的了。

闻气味

一般闻起来不会有太多气味,但是有变质发烂的情况,闻起来就不一样,很容易判断。

挑重量

石榴本身含水丰富,尤其新鲜成熟的石榴更是水分充足,所以重量就会越重。挑选的时候拿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去掂量一下,选择更重的那个。

看伤口

石榴表皮完整不带划痕的可以存放的比较久,不然石榴表皮如果受损,会使石榴水分流失较快,影响品质,也不易保存。所以挑选的时候最好选择表面没有伤口的;如果可以的话,选择还带一截枝条的是最好的。

看开口

如果石榴是正常生长成熟的就会可能自然开裂出现开口,这种不会影响石榴的品质及口感,主要要注意一些非自然情况导致的开口。

挑时间

每年9-10月是石榴果实成熟期,这个时候味道与品质最有保障,所以选择这个时期购买的石榴是最好最新鲜的石榴,建议大家最好去吃应季的石榴。

如何保存石榴

如果石榴没有剥开,正常在温度较低的秋冬天气是能够保存几个月的,放在阴凉透气的橱柜或房间里就可以了。

如果石榴剥开了,就把石榴果粒全部取出来放入碗里,然后盖上保鲜膜封好碗口,放入冰箱冷藏即可,但是要注意不要放太久。

这就是今日份的健康内容分享,是不是觉得小小的石榴原来也有大用处,现在正是石榴上市的季节,正好趁着这时候买几个吃一吃吧。

#吃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