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政府牵线搭桥,校企有效对接!金华民营经济发展这样赋智聚能

2020-10-22新闻19

从实验室到车间,博士企业共成长。近年来,作为我市“柔性引才”,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一项创新举措,“百博入企”以校企产学研合作方式,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接高校、科研机构,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多年来,我市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创新务实,成效显著。特别是工科会作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在此基础上,百博入企也成为一种常态化、点对点的深入产学研合作模式。据介绍,自2014年我市启动首轮为期5年的“百名博士入企计划”以来,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会同市科技局每年选派一批高校博士教授到企业开展为期两年的产学研合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引进三批28家高校院所的167名博士到144家企业科研一线任职。把高校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加快了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共育,为民营经济发展赋智聚能。

经过多年探索,“百博入企”已成为我市柔性引才的一个响亮品牌。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我市在企业自主对接、科技部门协助引荐、金华籍人才征求匹配的基础上,入企博士132名,并首次将入企博士根据制造业重点细分行业归属情况进行分组,组建了8个博士服务团,同时优先支持细分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引才针对性明显增强。数据显示,2019年入企博士132名,涉及挂职企业127家,其中属于优先支持的“三类企业”的有117家,占比92%;属于八大重点细分行业的企业有67家,占比53%,共引进挂职博士72名,占入企博士的55%。

为确保企业找到对口人才。我市引才对象面继续扩大,提出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校院所为主,面向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引进博士教授,招引对象拓展到全国名校。2019年我市入企博士共来自全国38家高校院所,较第一轮“百博入企”增加“新面孔”高校院所23家,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校院所20家,占比53%。引入博士层次明显更高,引入博士的高校院所,大部分属于“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更有多名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尤其是还吸引了多名国家级和省级人才计划的专家入企对接。

相辅才能相成。“百博入企”让我市企业充分享受高校资源,企业也为高校团队培育市场人才提供实地经验和方向,互利互赢,实现“双丰收”。通过博士教授到企业一线开展科研活动,不仅加快了高校科研成果的生产转化,推动企业技术难题攻关,更进一步建立了更为紧密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和科技成果共享机制。

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了部分“百博入企”参与企业,与部分“百博入企”专家面对面,倾听他们述说在入企期间如何帮助金华企业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发展壮大。

打破欧美垄断

助力企业持久发展

博士名片:栾慎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副教授

对接企业:婺城区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启动时间小于3秒,再也不是欧美市场的专属。”栾慎吉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副教授,也是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入企博士。自入企以来,他发挥个人所长牵头组建了杭电—中科正方汽车智能交互式信息显示中心研发中心,引进杭电嵌入式控制技术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一支技术攻关小组,运用设计的异构型MCU芯片技术为企业解决了智能汽车仪表冷启动时间小于3秒的技术难题。

作为水平领先于市场的产品,这款新升级的智能汽车仪表帮助企业掌握了交互式信息显示中心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打破了欧美国家对车用操作系统的垄断,大幅降低企业的设计成本。

据介绍,新研发的系统不仅能够丰富系统内容,增加功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栾慎吉牵头的专业团队还将作为产品升级最重要的“嵌入式软件裁剪技术”移交给企业,让企业在后续产品升级中能“自力更生”,给了企业持久发展的“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

国标制定浙企先行

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博士名片:傅玲琳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对接企业:金义新区 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傅玲琳自入企以来,持续积极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用技术创新驱动企业未来发展。依托企业自主研发项目,在食品包装靶向吹塑技术、食品包装稳定评价技术、食品包装智能感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为国家标准《食品包装评价技术通则》的牵头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作为浙江省唯一企业起草单位,既凸显了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又奠定了在全国本领域的领军地位,同时这也是对浙江省作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力支撑,助力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

《食品包装评价技术通则》由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在傅玲琳的统筹协调和总体指导下,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浙江工商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起草工作组,预期2020年11月份颁布实施,标准预期填补国内领域的空白。

做实企业技术攻关

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化

博士名片:张新娜 中国计量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副教授

对接企业: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博星工贸有限公司

张新娜自入企以来,发挥学校特色和个人专长,深入实际、不断改进,推动了企业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和自有技术创新。

据了解,由张新娜主持研发的凸轮升程转换数学模型及可视化换算分析软件,助力企业突破了高效磨削软件关键技术瓶颈,为企业凸轮磨床装备自主创新与产业化提供了便利。该软件能把负曲、偏心等各种凸轮升程自动转换成磨削加工进程数据,还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分析凸轮和砂轮的接触状态,投入企业应用后大幅提高了磨削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同时,张新娜主持的基于CPS的高精度复杂轴类零件加工质量机器视觉检测诊断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已获得2020市科技计划立项。这个项目针对复杂轴类零件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作业特点,开展轴类零件综合尺寸和表面质量自动检测技术产业化探索,项目研究目前在机器视觉质检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张新娜认为,“百博入企”平台使高校的科研更接地气,让自己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与勤勉务实、不断创新的企业家深入合作,也使她在软件技术产业化应用方面受益匪浅。

“变废为宝”

技术创新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博士名片:付高峰 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教授

对接企业:兰溪市 巨江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自入企以来,付高峰紧密结合公司实际科技需求,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实质性地开展技术转化工作,协助公司开展科技项目立项、研发、评价等具体工作。

巨江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10多年来,在铅蓄电池领域深耕细作。然而,铅蓄电池在报废后产生的废铅膏始终是企业面临的一项环保难题,公司一直期望协助社会解决废铅蓄电池处理问题,却苦于没有适用的技术。

了解到企业的技术难题后,付高峰团队立即牵头研发“铅膏活化再生循环技术”,并在公司落地实施。据介绍,该项技术结合了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特点,直接对废铅膏进行活化处理用于电池再生产,开辟了废铅膏再生利用的新方向,打破了废铅膏不能再参与电池反应的偏见,极大缩短了废铅膏再生流程。在此项目基础上,公司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现企业发明专利“零”的突破。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每销售一块蓄电池就应该参与回收一块蓄电池。”公司负责人表示,“铅膏活化再生循环技术”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废铅膏处理难题,另一方面又将废铅膏用于电池生产,将废铅膏“变废为宝”。该项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绿色循环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共克发展难题

攀登技术高峰

博士名片:俞能君 中国计量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对接企业:东阳市 浙江中元磁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布局稀土资源高质利用。”俞能君是中国计量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的教师,也是浙江中元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入企博士。自入企以来,他发挥个人及其单位在磁性材料等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元磁业自身优势,引进中国计量大学磁性材料专家与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一支技术攻关小组,运用领先的钕铁硼磁体晶架结构设计和工艺集成为企业解决了风力发电、新能源驱动电机等用的烧结钕铁硼磁体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

通过多项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新产品的开发,帮助企业掌握了多项高端应用烧结钕铁硼磁体研发及产业化的核心技术,产品可与欧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

在俞能君的带领下,中元磁业联合中国计量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已针对永磁材料中稀土元素的高质化利用开展研究,并获得“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的资助,通过联合攻关,建立“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大幅提升企业在人才、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升级中的“造血能力”,赋予企业创新驱动产品持久发展的能力。

全力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博士名片:竺铝涛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讲师

对接企业:义乌市 浙江博尼时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博尼时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高档内衣、文胸、家居服饰、运动产品、功能型产品及保暖衣等产品为主,具有年产4000万件成衣生产能力的无缝针织行业龙头企业。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下,博尼公司想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2019年6月1日,在义乌市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竺铝涛与博尼签订了“百博入企”协议。

入企以来,竺铝涛经常深入车间一线了解产品设计、生产和后道质检情况,通过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会,了解目前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难点。针对博尼急需开发新型无缝针织内衣类产品的需求,竺铝涛带领团队研发了 “新型材料无缝针织技术”,并与博尼的技术团队一同开发出凉爽型吊带衫、简易哺乳文胸和抗菌孕妇内裤三类新产品,经过检测,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但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新产品还具有更好的穿着舒适性和质量品质,这三类新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产生了非常好的市场效应。

同年,竺铝涛还承担了“高强柔软型防辐射新型纱线及面料的开发技术”的产品应用开发工作。

匠心独运以精图新

博士名片:邱东海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特别研究助理

对接企业:永康市 飞神集团有限公司

“结合永康五金产业优势,致力成为智慧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制造商与服务专家。” 自入企以来,邱东海牵线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与飞神集团达成了产学研合作,孵化了飞神集团子公司-中科爱司米。他作为研发项目负责人开发了3款系列护理床,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提升了企业科技实力与产品竞争力。

作为老龄化社会的重要福祉产品,多功能护理床拥有革命性结构设计与智能操控系统。全新的舒适起身功能,背膝皆可调节至舒适位置,采用的低位睡眠模式,可有效减轻坠床和跌倒时的伤害。配套的健康管理与睡眠监护系统,可实现远程监测,有效分析用户的心跳、呼吸、体动、睡眠等生命体征信号。

据介绍,邱东海主持开发的护理床目前已完成一类医疗器械注册与生产备案,其中两款系列已投入市场,为企业获得了国内大型养老设施配置供应商、养老室内装饰供应商的销售订单。接下来,邱东海的研发团队还将完成高端ICU医疗电动床开发与二类注册证办理,为企业后续的医疗市场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小产品蕴藏大智慧

技术创新助力企业持久发展

博士名片:邓声威 浙江工业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副教授

对接企业:浦江县 浙江一正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一正牌粘性橡皮正式上市,产品品质媲美国外品牌同类产品。”邓声威自入企以来,发挥自己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所长,在公司组建了一正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企业研发中心,与浙工大研究人员一起培养技术骨干并组建企业的研发团队,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及研究策略对目标产品进行原料解析及性能优化,通过上百次的配方及工艺调整获得了性能媲美国外同类产品的样品,并指导企业进行中试及放大生产。

粘性橡皮在美术市场有重要的地位,但国内已有产品品质与国外品牌产品差异较大,市场几乎由国外品牌产品占据。这款新产品的上市将国内同类产品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打破了国外产品对市场的长期控制,扩展了企业产品线的同时显著增加了企业利润。

据介绍,由于掌控了产品配方工艺及相应的技术原理,新研发的产品性能可调,可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性能需求。邓声威牵头的专业团队还将继续在橡皮擦这一个细分市场进行深挖,不断弥补产品品质短板,同时让企业在后续产品升级中能“自力更生”,给予企业持久发展的核心技能。

打造信息化系统

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博士名片:吴迎笑 之江实验室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对接企业:武义县 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2019年6月,吴迎笑与武精“确认了眼神”。入企后,吴迎笑一头扎在科研上,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生产效率。首先利用自身知识,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武精智慧工厂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立项后,由吴迎笑担任项目负责人,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定制化研发适合公司发展的信息化系统。“武精智慧工厂信息化系统一期”建设主要包括经营管理信息化和产品生产信息化系统。截至目前,产品生产信息化系统中的木模存储管理系统已试运行,图纸管理系统已于今年8月中下旬试运行,经营管理信息化(OA、HRM、CRM)将于12月底试运行。系统上线运行后,有效提高生产、办公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吴迎笑还依托学校和业内资源,帮助企业开展培训,把知识带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根据公司产品特点,协调企业技术人员,在新产品研发中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仅一年时间,吴迎笑协助企业申报市级科技项目1项,参与或协助实施自主研发5项,申请专利5项,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并正式发布实施。

给出企业持续发展的“密码”

博士名片:钱锦文 湖南湘潭大学副教授、硕导

对接企业:磐安县 浙江威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自入企以来,钱锦文针对浙江威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休闲装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开展“管管对接焊接成品率提升工艺分析”、“焊接保护气体配比对管管焊接性的研究分析”的专项技术服务,完成了管管对接焊接成品率波动过大的焊接工艺分析,初步得到了焊接成品率波动过大的原因,从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参数调整、焊接工装夹具等方面,给出了三个方面改进的措施;完成了焊接保护气体配比中惰性气体Ar含量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分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以上两个项目都已完成了项目进展报告书或项目进展汇报等技术文件,通过上述两个专项技术服务,为公司管管焊接提质降成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 王妃

编辑|余影

校对|朱欣

#行业互联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