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教育故事第四十八篇,听王胜旭老师讲《我的“心愿”》!

2020-10-23新闻12

原标题:教育故事第四十八篇,听王胜旭老师讲《我的“心愿”》!

近年来,房山教育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大潮中,在建设教育强区的进程中,在全面推进“好老师”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四有好老师”,做学生“四个引路人”的活动中,优秀教师不断涌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感人至深、折射智慧之光的故事不断在身边发生,值得记录、总结和宣传。为讲好房山教育故事,尤其是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树立鲜活的育人样本,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教育行为,用生动的故事展现房山教育人的育人智慧与执着的爱,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形象的整体提升,也是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8月3日起,“学通房山”特开设《教育故事》专栏,讲述房山教育人自己的故事,讲述房山教育故事!

第四十八篇:《我的“心愿”》

作者简介

王胜旭,在职业教育一线工作26年,现任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汽修专业课教师、汽车专业群主任,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汽车维修技师。曾获房山区“十佳”教师、房山区领军人才、房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子厚来电话说他的孩子快满月了,邀请我去参加他孩子的满月仪式。

放下电话,我脑海中回顾起子厚结婚时的往事。那是2017年4月,天虽已入春,但寒意仍在,我驾车行驶在去往十渡东太平村的路上。妻不解地问我:“一个学生结婚,出个份子就行了,还值得你亲自从良乡驾车到现场去祝贺?”妻不是教师,问这话正常!

子厚全名叫齐子厚,是我带的众多届毕业学生中的一员。当初我去他所在的初中学校招生时,他就是听了我的宣传才报名学习房山二职汽修专业的。我校汽修专业的课堂是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每次上课都会以一个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的载体,更多时间是要求学生一边做一边学,任务完成了,学习也就结束了。

记得子厚刚入学时,学习不好,也不爱言语,为人朴实且老实。每次上专业课,因实训工位有限,加上性格内向,他总是被同组的同学边缘化,很少有机会上手。对于这类学生,我常习惯在下午放学后把他们叫到实训基地,指导他们把当天我的课堂任务再做一遍。久之,子厚就把我当成了亲人。

汽修是门技术工种,它在学生刚毕业实习和学徒时,在单位一般都是被师傅支使着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实习待遇还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提高,待遇也会越来越高(汽修大师傅月薪过万的大有人在)。但现在的孩子,能够在学徒期间忍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的并不多。子厚也是一样,实习时分配到北京现代总机厂的第一个学期,看到有的同学“跳槽”,就有些按捺不住了。为了这事,我亲自开车去了趟顺义,在多方了解情况后,我确定了做工作的思路:先请现代总机厂的2个“老员工”跟几个思想有异动的实习学生一起进行面对面交流座谈。座谈后,我又单独和子厚进行了促膝长谈。在深入了解他的真实意图后,顺着他的想法,我按序给他提了几个问题:“如果非要在多挣钱和离家近两个问题中选一个,你选哪个?你是想暂时多挣钱还是想以后长远多挣钱?想以后长远多挣钱,你应该有怎样的资本?以你现在的情况和能力,你认为你怎样才能获得这些资本?”我提问题,引导他来回答,帮助他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清发展的思路。随后,我出于个人对他的感情,给他提出了我的建议和要求。就这样,子厚坚持在北京现代总机厂干满了三年。后因其父母确实想让他回房山工作,在他工作满三年后,我又动用和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的关系把他协调到长安总机厂工作,现在子厚已经是长安汽车总机厂整车调试车间的技术骨干了。

把上不了高中的学生培养成懂做人、会做事、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一直都是我作为房山职业教育战线上一名老兵的奋斗目标和骄傲。子厚是我众多学生的一个,我为他的成长而欣慰,更将不遗余力地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房山的发展做贡献。

#房山#子厚#第四十八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