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说一说隋朝历史上的五位帝王

2020-10-23新闻2

1、隋文帝:杨坚

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杨坚在大宝殿驾崩,在位23年,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杨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天下崩乱的时代,他结束了自汉末以来持续数百年的纷争局面,统一了天下,他平江南,定岭南,让南北进一步地团结在了一起。此后的中国大都保持着由他所建立的大一统。从这方面来看,杨坚的功劳相当于第二个秦始皇。

而对于很多制度,隋文帝又有开创之功,著名的三省六部制基本确定于杨坚时期,他废掉了北周六官制,恢复了汉魏体制,三省六部各自分工,组织轻便且严密,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历代王朝。

2、隋炀帝:杨广

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杨广晚年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

对于隋炀帝,史学界长期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以与商纣王、秦始皇相提并论。他在14年位期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特别是他营建东都(今洛阳)、三游江都(今扬州)、三征高丽(今朝鲜半岛),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王朝的寿终正寝。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

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3、隋恭帝:杨侑

隋炀帝杨广之孙,隋朝第三位皇帝。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随隋炀帝巡幸晋阳,拜为太原太守,不久留镇京师。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废黜杨侑,自立为帝,降封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武德二年(619年),杨侑病死(一说遇害),终年十五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谥号恭皇帝。

杨侑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不过是李渊扶立的傀儡。只是夺位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李渊才未敢贸然行动而已。

4、隋越王:杨侗

杨侗仪表漂亮,生性宽厚。初封越王,隋炀帝每次出巡,杨侗常留守东都洛阳。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炀帝巡幸江都,杨侗与段达、元文都、皇甫无逸等,总管留守后方的事宜。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元文都等人共同拥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

皇泰二年(619年),杨侗被迫禅位给王世充,并被幽禁在含凉殿。王世充称帝后,封杨侗为潞国公。一个多月后,王世充派其侄王行本缢杀杨侗,谥号恭皇帝,史称皇泰主(皇泰帝)。

5、隋秦王:杨浩

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长子。

母亲王妃崔氏,毒杀父王杨俊。杨浩因罪连坐,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即位,继承秦王爵位,授河阳都尉。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杨玄感作乱时,有所结交,坐罪免职。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拥立杨浩为帝。即位后,拜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总揽朝政。率军返回长安,为瓦岗军李密所败,终为宇文化及废黜并毒杀。

#君王皇帝#隋唐#杨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