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你知道柴鱼的真正名字是什么吗?小学生在解放公园认出6种本土淡水鱼

2020-10-23新闻11

孩子们在上“水下鱼世界”湿地通识课。湖北博得自然生态中心忍冬 摄

长江网10月23日讯(记者蔡燕秋 通讯员叶向东)青鱂(jiāng)属于淡水中的基础物种?乌鳢(lǐ)是进化得比较高级的鱼类,会作出护崽行为?……22日晚,解放公园共享空间举办了一场“水下鱼世界”湿地通识课,除了室内科普,在湖北博得自然生态中心2位自然导师的带领下,15组亲子家庭还来到解放公园湿地边,现场辨认出青鱂、虾虎鱼、泥鳅、高体鳑鲏(pánɡ pí)等6种本土淡水鱼。

当晚7时,15名小学生齐聚解放公园共享空间。来自湖北博得自然生态中心的王新越老师首先为小学生普及了身边淡水鱼的基础知识。他介绍,我们在湿地、小河边经常能看见一种体长不过5厘米,眼圈周围会发光的小鱼儿,它的名字叫做“青鱂”,是淡水中的小型原生鱼类,可以说是淡水中的基础物种。“我经常看到水中有一种很小的鱼儿,它眼圈没有发光,但腹部有黑斑纹,这是青鱂吗?”平时酷爱观察水生动植物的8岁的刘铭川发问。

王新越解释,这是和青鱂长得非常相近的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叫做“食蚊鱼”,它与青鱂最大的区别在于:眼睛周围没有发光的颜色,腹部较为肥大,带有黑色斑点。“这种鱼在我国淡水中广泛存在,因其繁殖能力强,入侵扩散到了我国长江流域的大部分水域。它们除了吃蚊子幼虫之外,还会吃掉其他本土鱼类的鱼卵,严重危害了本土鱼类的生存环境。本土的青鳉被食蚊鱼挤占其栖息地,在许多水域数量也有所下降,甚至不见踪迹。”他称。

其后,王新越还相继介绍了乌鳢、鳑鲏、虾虎鱼等相关趣味科普。原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柴鱼真正的名字叫做“乌鳢”,它不仅进化得十分高级,还会在繁殖期在水草等较为隐蔽的环境筑巢并守护鱼卵孵化。在幼鱼孵化后,亲鱼会巡游于幼鱼群周围,防止其他天敌对鱼苗的偷袭。一位小学生感叹,乌鳢真是位伟大的“鱼家长”。

本土淡水鱼高体鳑鲏。湖北博得自然生态中心忍冬 摄

在结束室内科普后,王新越和忍冬两位自然导师带领学生在解放公园湿地里,发现了青鱂、虾虎鱼、泥鳅、高体鳑鲏等6种本土淡水鱼的踪迹,小学生一一辨识,收获颇多。

旁听湿地通识课的武汉自然博物馆研学导师胡凯称,解放公园湿地内发现的本土小鱼儿的种类比较多,这也代表着其水生环境状况良好。“我们作为普通市民,平时不乱扔垃圾,捕捉到本土鱼类及时放生,了解相关科普知识,不破坏其生态环境,就是对这些野生动植物的最好保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