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晋北伐闹剧:名流挂帅出征上不去马,北伐变成了自伐

2020-10-24新闻3

晋永和五年(349年),后赵皇帝石虎病逝,东晋大将桓温趁此机对蜀地进行攻伐取得在巨大胜利,一时手握重兵,权倾朝野,这让东晋朝廷上下很是不安。东晋政府为了不让桓温一家独大,想在南方的的儒士名流当中再扶持一位,以达到遏制和平衡桓温权力上升的势头。而桓温则想借机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想趁当时北方大乱之机再次进行北伐,但都被朝廷拒绝。但朝廷拒绝了桓温的北伐要求中,却仍然在积极地准备着北伐,只是一直特色不到一位名流。

桓温剧照

当时在南方对哪些名士文人有一个雅号叫“清谈”。可别以为这是个什么好听的、赞誉之类的好话,若是在太平盛世,哪肯定是一种赞美,但在这个乱世当中却似为讽刺。哪些生活在社会上层的被称做“名流”的知识分子们,吃饱了没有事,整天坐在一起谈论时局,批评政治,发发牢骚,表达一下激愤及豪情壮志等。但在当时哪些乱世枭雄们看来,这些人上不得马,拉不开弓,也治不了这个乱世,只能是坐下来耍耍嘴皮子,是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故叫他们“清谈”。

殷浩像

当时有一个非常“奇葩”的“清谈”叫殷浩,此人在从多“清谈”中很有声望,名气之大也是朝野尽知。于是乎,东晋朝廷就选中了他。殷浩(303~356年),字深源,陈郡长平县(今河南西华县)人。单从他其后的经历来看,他完全配得上这“深源”二字。史书上说他是“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是位谈吐不凡的大清谈家,可见他有多会耍嘴皮子了。他年轻的时候一直称疾不肯做官,当时的名流人士却嗟叹说:“深源不出,奈苍生何!”,简直就是当时南阳卧龙岗卧龙的翻版,可他实在是无真才实学,只配给诸葛亮提鞋,但却不知哪儿来的这么大的名气。但正是他的这种举动,才引起了当时东晋统治者们的注意。

司马昱剧照

据史书记载,为了让他出山,当时的会稽王司马昱“哀求”了好多次,他这才给面子出来做官,而且一出山便做的是扬州刺史这样的大官。其实此人不出山之前,东晋的好多权贵就已经评论过他了,如权臣庾翼在世时就曾对人讲过:“(殷浩)此辈应束之高阁,候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这番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这种人在乱世之时只能是摆放在哪儿看的,但是在战场上就不要拿出来吓唬人了,如果非要拿出来,也只能是给别人看笑话的。所以,还是等天下太平了,再去任命他的官职吧。

殷浩其实根本就对领兵胆怯,更不要说上战场了。所以,朝廷多次让他挂帅北伐他都在推。这个时候,正值北方相互攻伐,乱哄哄闹的一团糟,他认为有机可趁,觉得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便答应了北伐。眼下确实是个好机会,但这种机会是给像桓温这样的乱世豪杰的,却不是他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清谈家”的机会。在司马昱的支持下,他特别想一试身手,博个青史留名,便兴冲冲地提兵北伐了。

殷浩剧照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殷浩自寿春率晋军北伐。史书上对这朵“奇葩”出征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将发,坠马,时咸恶之。”在出发时,他飞身上马却没有上得去,摔了个大马趴,军中将士都认为这是个非常不吉利的征兆。其实,这跟封建迷信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你想想看,一个连战马都跨不上去的将军,怎么够指望他北伐成功呢?这种事情放在哪个朝代都不不可想象,但却偏东晋却成了可能,这晋怎么能不灭亡?

就是这样的一朵“奇葩”,却要带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去打仗,明摆着是要送死,而且要死的还不是他一个,他带领的这支军队约十万。接下来果然惹祸了。他的名气哪是靠嘴吹出来的,但战场上的胜利却不是嘴吹出来的,哪得靠真刀真枪地去拚,可他的这张嘴终久还是惹了个大祸。他的这张破嘴逼反了当时已经降晋的羌族首领姚襄(后赵灭亡后随其父投东晋),至于怎么逼反的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确实是由嘴惹的祸。

姚襄手下当时大约还有三万羌兵,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比起东晋的兵,哪是非常彪悍的,而这次的倒戈行动又是极其突然,这让毫无准备的晋军措手不及,一时间多员大将被杀,士卒大量叛逃,军械也大多被姚襄所获。殷浩的这次北伐到了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在北伐还是在伐自己,当然做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殷浩,虽然只会耍嘴皮子,但却是知道羞耻的,在桓温等强大的压力下,灰溜溜地下台了。

桓温剧照

就这样,一场北伐闹剧最终以“名士”殷浩的失败而告终。本来这次北伐就是桓温与殷浩争夺权力的一次较量,到底还是让桓温占了上风,东晋朝廷最后还是不得不依靠这个本来想压制的权臣来支撑了。事后桓温曾对其左右说:“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故当出我下也。”这是一种很幽默的表达方式,显示出了殷浩只能是跟在桓温后头、并不能有多少建树的尴尬境地,这番话也引出了一个成语——竹马之友,现在用来形容童年时期的朋友。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