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怎样用梅花来做顿可口早餐?北宋牛逼的文艺吃货,他会给你食谱

2020-10-24新闻3

引言

无论如何,宋朝都是一个“奇葩”的朝代,以弱小的武力能够存在300多年已经是奇迹了,而发达的经济和超越任何朝代的国力更是令人乍舌。还有一帮不知死活的文人,整天搬弄文墨、挤兑皇帝,更是攀登了历史上文化的一个新高。但是,最有趣的是,这些文人中硬生生地整出了许多堪称美食家的“文艺吃货”,这得有多大的创造力啊!

要我说,这或许真的是吃饱了撑得!

01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吃货,如北宋时期的苏式、清代的袁枚等,不但吃出了名堂,还留下了属于自己专属版权的食谱。但是,能够吃出格调、吃成另类的却只有一人,那就是宋代的林洪。

说到林洪,你千万不要一脸懵逼,你不知道是因为你寡闻,你在吃的学问上功夫还不够深,还没有吃到家。大凡超级吃货都是要吃遍古今、吃遍中外的,你不知道林洪,“鹤妻梅子”这个典故应该熟悉吧,至少他也与林洪有关。

其实,林洪这个名字虽然烂熟大街,而拔尖的宋代文艺青年中,他的名字也确实是忒低了些,低到连一张插图都找不到。我们从小都在背诵“大江东去”,但却吃得不是粗茶淡饭,更不知道以梅花还可以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自然是知道苏式而不知道林洪了。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其生卒年月不详。北宋进士,擅诗文,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其先祖林瓒曾经从叶绍翁学习,是南宋著名诗人。深厚的家学渊源,想来他也不是个白丁,甚至应该是个文艺尖子生。

林洪自称林和婧(林逋)为“吾翁”,并自称林和靖的七世孙。晚年寓居杭州,因为火灾,其家中收藏焚毁殆尽。其本人另著有《山家清事》、《山家清供》等,其中《山家清供》是一本食谱,可了解南宋的饮食文化。

林洪青年时曾游读于杭州,想在江浙一带跻身士林,却屡屡受到排挤打击。尤其自称为林逋七世孙,被当时的人们所取笑。但是,终久他还是扯上了关系,也许是因为继承家风,他才在吃上有了如此大的成就。

02

那么,“鹤妻梅子”又是怎么回事?他和林逋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林逋(967年或968年一1028年),字君复,北宋诗人。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出生于儒学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隐居于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与梅花、仙鹤作伴,称为“梅妻鹤子”。其人性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名利。

林逋既然未娶无后,林洪自称为工作服孙,这不是扯淡么?不然,后来清人施鸿保在《闽杂记》记载,嘉庆年间,林则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时,曾亲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迹,发现一块碑记,记载林和靖确有后裔。据施鸿保分析,林和靖并非不娶,而是丧偶后不再续娶而已。

至于林洪是否林逋七世孙已经无从考证,只是要想在文艺界的高级群里混,大凡攀个高枝,总还比较有脸面的。但关键是林逋是个“隐士”,且有喜梅的噬好,这个无论如何都是要继承的。

林则徐塑像

03

林洪既然认了祖宗,总得有点祖宗的样子吧。隐居可以,但也太辛苦;祖爷爷不是喜欢梅花吗?好吗,我也喜欢梅花得了。

不过林洪喜梅与林逋喜梅,在风格上还是大有区别的。

林逋种梅是以谋生为目的,即使你再是个隐士,也即使你再清高,总不会不食人间烟火吧?于是,他在房子前后种了几百棵梅花树,等到树上的梅子成熟了就卖掉。每卖掉一棵树的梅子,钱就包成一包,装在一个罐子里,作为生活费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钱。

当然,梅花是文人作诗吟赋的最好题材,千百年来深受喜爱。林逋毕竟是个文人,在梅林中作作诗,也是经常的事了。还好,有一对大鹤作陪,平时也不寂寞。

而林洪就不一样了,他对梅花十分青睐远胜过林逋,赋于了梅花更深层次的意义。怎么都感觉他是象在作秀,但他却瞄准了食材,硬是将梅花“秀”成了一种美食。

他写梅花不是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是写怎么把梅花做成美味,然后吃到肚子里,倒是成了一种享受。要不,怎么会有《山家清供》传世?

04

《山家清供》一书中著录了大量宋代泉州著名的菜谱,描述了山居人家清淡饮食的清雅韵致,多来自民间,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讲究、细致,可以称作当时民间生活的一幅风情画卷。许多菜肴别出心裁,独具一格,不仅可窥见当时烹饪水平,而且也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记载。

这是一部古代比较完整的、具有闽菜风格的食谱书籍,书中收录甚广,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哪怕是梅花、梅子也能做成一道美食吧。而林洪所有对美食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书中。

书中还有不少第一次出现的饮食记载,如“酱油”就因此而被认定起源于宋代。在食谱中,他还特意记录了当时具有药用价值的食谱,比如萝菔面、麦门冬煎等。

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经很注重食疗和养生。从林洪遗留下来的著作看,他在弘扬我国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方面,还是功不可没的。

05

林洪既以喜梅为好,在以梅为食材的食谱中,又有哪些好吃的菜肴呢?我们不妨做一顿简单的早餐,吊吊吃货们的味口。

梅花汤饼:将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面制成馄饨皮,再用专用的梅花凿压制成梅花瓣状,煮熟过后用清鸡汤作汤底。食用要求: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梅粥:扫落梅英,拣净溪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侯熟,入英同煮。

梅粥

怎么样?味道自然是不知道的,因为毕竟没有吃过,但只就这成色,还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当然,若是要饮酒,再配个蜜渍梅花就更好了。

当然,要吃到更加正宗、更加丰盛的梅花盛宴,也得选个大冬天了。

结语

纵观中国古代的文艺吃货,能吃出自己格调的人并不多见。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美食如数家珍,而清朝大胃袁枚也吃出了一本《随园食单》,但这些都不及林洪的《山家清供》。

也许,正如西美尔所说,吃吃喝喝是人类最共通的一件事,但正是在这一件最共通的事情里,每个人都显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趣味、情怀。我想,这大概就是《山家清供》为什么直到今天,仍充满活力的原因吧。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