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设计 & 大品牌,惠普暗影精灵 6 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2020-10-25新闻9

虽然 10 代酷睿标压处理器发布已经有些时日了,多数游戏本已经搭载了为移动游戏体验量身定做的 H 系 10 代酷睿处理器,这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身影,总是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久别的重逢——今年7月份,暗影精灵 6 身负众多游戏玩家的期待终于如期发布,这部采用了全新的ID 设计的老牌游戏笔电系列,我终于在近期拿到手体验了一番。

新的暗影精灵 6 有了新的 Logo,也有了更紧凑的机身设计,铰链支持 180? 开合,但更核心的,是它全新升级的硬件配置以及辅助性能输出的改进散热系统。

对于这样一部内外都有大不同的暗影精灵而言,久别的重逢,值得这么久的期待吗?

先不谈性能:来聊聊游戏本的移动性

游戏本需不需要移动性?我觉得上游的英伟达在 2017 年给出 Max-Q 方案之后,游戏笔电的行业参与者们应该已经达成共识了。

即便是游戏笔记本,可移动性当然也应该是必备的素质之一,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只能被当作桌面主机来用,那我为什么不去配散热、性能和价格等各方面都更有优势的台式呢,对吧?

笔记本相比于台式的优势就在于其可移动性赋予了它更多可能,尤其对于性能更出众的游戏本来说,除了固定在桌面上玩游戏以外,它还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随身通勤用作办公本、外出拍摄临场粗剪视频、挑选底片等等,我相信大多数买了游戏本的用户,从一开始都是对本子的使用场景有超脱桌面游戏的更多期待的。

最终,换用全新设计的暗影精灵 6,给出的答案是 15.6 英寸 2.18KG。

这个重量的背负感,我感觉是比较出色,不只是通勤,甚至是装包出差用作旅途中的主力办公设备,暗影精灵 6 也是可以胜任的。

作为性能优先的游戏本,暗影精灵 6 可以做到这个水平,我觉得算是比较出色的(尤其是跟其它同等级配置的游戏本相比),当然,如果它的充电适配器可以再精简一点,或者雷电 3 接口可以支持充电的话,我觉得就更完美了。

毕竟是高性能、高输出的游戏本,为了提高充电速度,暗影精灵 6 的充电器的尺寸和重量也设计得相当可观,带笔记本本体出差是很轻松写意的,不过外加这么一个充电器的话,相对来说还是会有一定压力。

暗影精灵 6 的雷电 3 目前还不支持充电,不过这也是目前游戏本和创作本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快充 IC 协议兼容、内部走线设计、充电功率这 3 点来考量,想要在游戏本(尤其是暗影精灵 6 这种可以控制重量和尺寸的游戏本)给雷电 3 做到尽善尽美、增加对充电功能的支持,还是挺有难度的。

不过所幸,暗影精灵 6 内置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超过了 70Wh,在 1080p 屏幕下,它的续航时间还是非常可观的(混合显卡模式,实测办公强度不高时续航时间足够覆盖 8 小时),所以一定程度上是让它的移动能力得到了增强。

再回到游戏体验:散热决定下限,性能决定上限

回到游戏本身,CPU 和 GPU 决定了游戏本的体验上限,有 10 代 i7-10750H 和 RTX 2070 Max-Q 护体,毫无疑问暗影精灵 6 游戏体验的上限显然不会太低;但决定游戏体验下限的散热,却往往很容易被忽视掉。

只看实际散热效果,作为最为成熟的游戏笔电系列之一,暗影精灵 6,做得很出彩。

虽然是屏幕尺寸为 15.6 英寸,不过由于采用了 3 面窄边框的设计,并且没有大屁股和大下巴,因此机身尺寸还是控制得相当得力的,它的长宽分别为 35.8cm 和 24.0cm,厚度也控制在 2.3cm 以内,所以它理论上的散热压力是挺大的。

测试环境:

1. 版本号: Win10 1909

2. 显卡驱动版本:456.71

3. BIOS 版本:F.05

4. 所有测试均在室温 26℃ 狂暴性能、显卡直连模式下进行

不过只是看测试数据,能发现其实 i7-10750H + RTX 2070 Max-Q 版的暗影精灵 6 在极限烤机状态下的性能输出数据比较理想(只是从数据上来看,同样环境下压力测试比某些 i9-10885H 笔电发挥还要更好一些),双烤 30 分钟,CPU / GPU 在能保持 60W 和 90W 的功耗,C 面键盘的体感也比较清凉(目前,惠普暗影精灵官方宣称的双烤功耗为45w+90w,如果CPU+GPU总功耗超过150W,会从电池取电,同时风噪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双烤的数据能证明,暗影精灵 6 搭载的这套散热方案的效果还是很出彩的,相比上一代的暗影精灵 5,它这一整套全新的酷凉风暴散热技术采用的是 3 面通风和 5 路气流的设计,机身的右侧还增加了一个显卡的散热出风通道,定向提升了显卡的散热能力。

而且相比上一代,暗影精灵 6 的散热片面积增加了 25%,风扇面积增加了 15%,最大进风量提升了惊人的 62%。

所以它的 CPU 和 GPU 的性能输出能有这么出色,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这么强的散热系统也带来了两点麻烦:

1. 自动风扇模式下,在高强度游戏时,风扇的噪音会相对大一些,办公室 50db 环境噪音中下,正常视距下大概有 60db 的风扇噪音 ——这就是为更强的性能买单了(其实大多数游戏压力都不会太大,噪音也相对更低)

2. 右侧增加的显卡散热出风通道挤压了 I/O 接口位置,导致 mini DP 接口和更常用的雷电 3 接口位置下移,桌面接线略有不便

不过超强的散热搭配超强的配置,对暗影精灵 6 在性能输出方面的表现大有裨益。Cinebench R20 跑分,暗影精灵 6 在狂暴模式下(性能模式,压力大时散热全开)多核居然拿到了 3214 分,单核 458 分;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分项测试,暗影精灵 6 也出乎意料地拿到了 3359 分,其中 GPU 为 3360,CPU 3355 分。

数据相当出彩。

用游戏画面来衡量性能,下面这组图是我测试出来的《控制》《PUBG》《重返德军总部:新血脉》3 款游戏下,1080p 最高画质开启光追和 DLSS 时,暗影精灵 6 的实际帧率:

尽管关闭 DLSS 时《控制》和《重返德军总部》的帧率相应会降到 59fps 和 91fps,不过在开启 DLSS 的前提下,即便是 3A 大作《控制》这种对资源消耗非常敏感的游戏,也能以比较高的帧率流畅运行,暗影精灵 6 基本上可以摸到144Hz 高帧率 + 光追 + DLSS 的门槛。

不只是游戏,移动性更强的暗影精灵 6,还可以做更多

有了超强的硬件配置和散热能力,再加上比较出色的移动性,让暗影精灵 6 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用作影音娱乐设备,暗影精灵 6 有 15.6 英寸的 144Hz 屏幕,以及铂傲 B&O 加持的机身音响系统,无论是视觉还是音效体验,它都能满足个人影音娱乐需求。

用作办公设备,暗影精灵 6 同样是合格的,键盘为带有数字小键盘的标准键盘,触控板面积适中,识别触控的精准度很棒,而且它的接口数量可观,类型覆盖了包括雷电 3、mini DP、HDMI、RJ45、USB-A、3.5mm 音频、SD 卡槽等常见的和不常见的笔记本接口,别忘了,暗影精灵 6 新的铰链结构还让它支持 180? 翻转——它可以是一个办公利器,而且更低调内敛的外观设计让它即便是出入商务场所也不会和前几代暗影精灵那样违和。

最后,因为有 i7-10750H 和 RTX 2070 Max-Q 的加持,暗影精灵 6 也可以出圈内容创作——毕竟同样是对性能有无尽的要求,游戏娱乐和内容创作本身就是和而不同,无论是照片剪辑、图形 / 视频创作,暗影精灵 6 都有非常大的潜力可挖,毕竟 CINEBENCH 跑分,暗影精灵 6 也足够出彩——当老品牌邂逅新设计,我在暗影精灵 6 看到的,不只有新造型和新配置。

它是一部更现代、更有普适性的游戏笔电,看齐主流的硬件配置和「OMEN」这个品牌背后深厚的硬件设计底蕴,让它在游戏体验上可以充分榨取硬件的潜能;而更高的移动性和更现代的设计风格,让它在适应用户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上,也能更完美的呼应用户的需求。

久别的重逢,对得起长久的等待。

#暗影#精灵#惠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