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乾隆身世之谜:汉人“盗走”大清江山?别再道听途说了

2020-10-26新闻16

乾隆可能是我们所熟知的清朝皇帝中最为有名的一位了,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看过关于他的诸多清宫戏,诸如戏说乾隆、乾隆王朝、龙凤奇缘等等,这里边就有不少是有关乾隆的身世之谜的桥段,而乾隆的身世也确实有着不少的传说,关于他的身世的传说,可能也是整个清朝时期流传最多、也最离奇的历史疑案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各种“绯闻”传遍华夏大地,野史、戏说都在疯狂的演绎这个故事。真的是分外闹热。

我们来盘点一下所有关于乾隆身世之谜的说法,包括正史、野史的:有说乾隆是生于雍和宫的,但这又衍生出了两种说法,一是,其母亲是熹妃钮鈷祿氏;二是,母亲是热河民间女子。但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父亲都是雍正。还有说法是乾隆生于承德避暑山庄,其母亲也有两个,一个是行宫宫女李佳氏,一个是江南女子。还有说法是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这种说法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另有种说法就纯属无稽之谈了,那就是乾隆父亲为曹雪芹,母为林黛玉。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说乾隆母亲是熹妃的那一条是正史记载,最后一条完全是说笑话的。而其他几条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它的存在,所以也只能当作野史、故事来听听。至于陈阁老那条是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也被史学家以确着的证据给推翻了。

话虽如此,我们还是来重温一下这个流传最为广泛的“故事”吧:

陈阁老,指的是海宁陈世倌,民间习惯以陈阁老来称呼这位三朝老臣。陈世倌是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的,并且与当时的四皇子胤禛关系十分的要好。不久陈世倌的夫人和雍亲王府的侧妃先后怀有身孕,就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这天,雍亲王喜得千金,而几乎与此同一天,陈阁老也添了个大胖小子。

过了几天,雍亲王府捎信让陈阁老把孩子带进宫里玩,迫于无奈的陈夫人将孩子送进了雍王府,可是,等孩子送回来的时候,男孩变成了女孩。混迹官府多年的陈阁老思量着,这可是关乎性命的大事,不可有丝毫马虎,于是严令全家不得声张,随后寻找借口辞官回了海宁老家。

而那个被换进雍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随着后来乾隆六次南巡,并且几乎每次南巡都是住在海宁陈家,于是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的传说就更加被坐实了:乾隆的每次南巡是为了去看自己的亲生父母。而被换入陈家的公主在成年后嫁于大学士蒋廷锡的公子蒋溥。由于蒋家在江苏是个名门望族,公主夫妇所住的那栋房子也被人称为“公主楼”。

至于这些个“乾隆身世”是如何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那就要归功于晚清的小说《满清外史》了,这本书中就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乾隆身世的,它叫《弘历非满洲种》。这里的弘历就是乾隆的名字。书中还着重介绍了这样一些事情,乾隆知道自己是汉人,故常在宫中穿汉服,并让太监来品评自己是否像个汉人。可以说,这本书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

而后的各种小说演义也有来凑这个热闹,像1925年上海出版的《清宫十三朝演义》,以及我们都熟知的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这些书中都有乾隆身世的描述。但是金庸先曾申明过:他的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这个人完全是杜撰而来的。并且还说了“历史学家孟森做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同时,金庸先生还戏说道,史学家不喜欢传说,但这恰恰是小说家的最爱。

金先生说的是大实话,不光孟森认为以女易子的说法靠不住,而有更多的实物证据证明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民间所谓的“公主楼“其实是子虚乌有的;而海宁陈家的两块匾“爱日堂“和“春晖堂“,也确实是皇帝御赐的,但御赐这两块匾的却不是乾隆,而是应陈家在朝为官的陈元龙和陈邦彦所请,分别于1700年和1713年由康熙所写赐予陈家的;至于说乾隆每次南巡住在陈家,则是由于当地没有比陈家更好的地方以供皇帝御用了。

再说了,皇孙的诞生是要在第一时间有专人禀报于内廷告知皇帝的,然后再有宗人府的人写上奏折奏报皇上,以备取名,哪里还有拖拉几天还没有上报的事情的?这绝对是不允许的。如果雍王府按照正常流程报备了,女孩变成男孩后,他又怎么自圆其说呢?由此可见,“以女易子“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即使这种说法能够行得通,雍正也没有必要冒这样的险来换子。据清朝《玉蝶》记载,乾隆出生时,虽说雍正的长子、次子都已不在人世,但他的三儿子也已经八岁了,而另一个妃子也已经有孕在身了,此时的雍正年仅34岁,正当之年并且还有儿子的他有必要去冒险换别人的儿子?这些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更何况,此时的雍亲王自己都还在为能否登上皇位而劳心劳力的,他还有闲心来搞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所以,乾隆是汉人的说法就更加立足不稳了。

#清朝#乾隆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