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市中城管精准施策提升城市品质

2020-10-26新闻17

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城管名片打造……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都有市中城管人的印记。一直以来,市中区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党建为引领,品质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整体品质,打造城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积极为市民群众创设舒适、宜居、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为泉城建设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通讯员 祁丽萍

市中区不断探索,引导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

党建引领聚合力疫情防控显担当

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的时候,从事环卫工作的程立峰夫妇已早早离开家,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丈夫程立峰负责舜耕路、玉函路的果皮箱和指示牌消杀擦拭作业,妻子姜镇则负责九曲庄路的道路保洁。“刚开始是比较担心,但是穿上防护服,戴好手套、戴上口罩、拿起消毒液……就是一天的工作,忙起来就顾不得别的了。”

“要坚持党建引领,标准先行,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市中区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局党组第一时间成立“城管局防疫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铁军城管“战疫有我有我必胜”的铮铮誓言。

在做好环卫设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市中区城管部门增加日常巡查频次,对损坏、缺漏的设施及时维修或更换;按照每日两次的频次对辖区1.5万余个垃圾桶、1600余个果皮箱进行消杀;按照每日四次的频次对全区166座公共卫生间进行消杀;加强全区6座垃圾转运站日常消杀,做好垃圾进场、转运、倾倒全过程消杀。

实施精细化保洁城市家具展新颜

为加快推进以城市道路为载体的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管理,市中区城管局已对辖区1132块道路名牌,56.4公里隔离护栏,224.1万平方米道路两侧绿地,828个公交站牌,787个公交候车亭等城市家具一体化项目纳入城市保洁体系。

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采取“捆绑式”作业法,由路段保洁员发挥全域全时作业优势,配合多功能清洗车,采取每周清洗不少于1次的方式对各类城市家具进行全覆盖、拉网式保洁。如今,正逐步向“标准精细化、监管专业化、评估社会化、保障常态化、统筹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迈进。

秋收期间废弃秸秆、垃圾较多,是环境整治的关键时期。为有效避免村民乱堆庄稼秸秆带来的市容环境问题,市中区城管局环境卫生管护中心兴隆环卫所,要求每个村居将秋收秸秆清运、集中堆放,着力杜绝“脏、乱、差”现象;引导村居利用广播、张贴标语、微信群等形式,树立“文明、干净、整洁”新风尚。

推进资源再利用垃圾分类齐动员

清晨,在市中区兴隆街道斗母泉南侧,兴隆环卫所所长赵敏和环卫工人一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将收集到的两桶厨余垃圾倒入阳光堆肥房的入料口。“这个阳光堆肥房可以处置附近村居的厨余垃圾、树枝秸秆等生活垃圾,从源头上减少了生活垃圾外运量。”赵敏说。

今年以来,市中区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舜耕街道舜华社区打造了“三融三化”垃圾分类模式,确立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多元共治”总思路,共融共享推进垃圾分类;六里山街道玉函南区社区创建了“1人2角色”(每位志愿者既是终端网格员又是垃圾分类督桶员)的创新做法,所有34名督桶员均签订了责任书,持证上岗。

市中区不断探索,引导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搭建起区、职能部门、社区3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参照“就地+协同”的厨余收运双模式,全区配置了6辆厨余垃圾转运车,定时定点对各街办的厨余垃圾进行收集和运输,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就地处置厨余垃圾1200余吨。

#城管#垃圾分类#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