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昆明“蓄水池”式措施能否缓解道路拥堵

2020-10-28新闻19

在日常出行中,你是否留意到一些路口路段的变化?可曾看到路面设置有不一样的交通标线标识?记者昨日从昆明交警支队获悉,近段时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结合昆明道路平坦、非机动车出行便捷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具备条件的路口,推行“蓄水池”式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

什么是“蓄水池”式交通组织优化措施?

“蓄水池”就是路口增设的“非机动车待行区”和“非机动车掉头通道”。

问答

目的是什么?

推行“蓄水池”式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其目的就是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下,尽可能地拓展和利用道路空间。根据交通参与者不同出行方式和需求,将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分离,提前进行分流,减少交通干扰,既实现路口交通通行最大化,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路口的交通压力。

还有哪些措施?

在推行“蓄水池”式交通组织优化措施的同时,昆明交警以“昆明数字交通建设”为契机,加大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加快启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更换和感知设备建设,推进交通信号联网控制、自动控制,提升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大交通节点微改造、微提升,并已完成211处路口节点优化。在北京路、东风路、环城路、人民路、滇池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先后增设83处提前掉头点、98个右转专用(借道右转)车道、200余次交通信号配时调整,并在北京路、青年路、沣源路、广福路等12条道路进行了绿波协调优化。

12个路口

在人行横道线与机动车停车线增设“非机动车待行区”

驾车沿北京路由北向南方向行驶,在临近穿金路口(北京路与穿金路交叉路口)时,该路口东口、西口已后退机动车停车线,并在人行横道线与机动车停车线之间增设了“非机动车待行区”。据昆明交警介绍,非机动车可在北京路方向放行时先驶入待行区,待穿金路方向放行时再根据交通信号的指示通过路口。

目前已在白塔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东风路与青年路交叉口等12个路口设置了20处该类型的“非机动车待行区”。

提示

路口机动车停车线已经后退,通过路口的机动车需注意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严禁将机动车停置于非机动车待行区。

在北京路与穿金路交叉口,放行穿金路路口的机动车前,将提前几秒启动非机动车信号灯放行“蓄水池”非机动车,此时非机动车不能再驶入待行区,需左转的非机动车可前行后通过二次过街实现左转。

17个路口

在非机动车停车线前方增设“非机动车待行区”

据交警介绍,停车等待通过路口的非机动车,可根据交通信号的指示先驶入待行区,左转、直行的非机动车相互交叉干扰及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相互交叉干扰的情况会有所缓解,路口通行效率得到提高。

目前已在北京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等17个路口设置了44处该类型的非机动车待行区。

提示

右转非机动车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右转机动车道借道通行。

驶入待行区的非机动车需规范停置于划定的待行区内,当待行区已停满,非机动车应依次停放在停车线内。

14个路口

增设“非机动车掉头通道”

据交警介绍,非机动车行经设置有“非机动车掉头通道”的路口,在人行横道灯为绿灯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非机动车掉头通道”内实现掉头行驶,减少非机动车违规掉头乱象带来的干扰。

目前已在北京路与东风路交叉口等14个路口设置了55处非机动车掉头通道。

提示

非机动车掉头通道仅供掉头非机动车通行,禁止通过掉头通道采取分段式通过路口的行为出现。

掉头通行的非机动车应注意两侧的行人和机动车,减速慢行,确保安全。

增设行人过街“安全岛”

日常出行中,不时会遇到在行进中受阻或信号灯周期内未能通过的情况,在路口行人过街人行横道线中段设置了醒目且可移动式的“安全岛”,为行人在行进中提供安全庇护区域。

本报记者 刘嘉 文 昆明交警供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