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就是户籍室的“秘密”!

2020-10-28新闻37

原标题:这就是户籍室的“秘密”!

早上8点15分,一束阳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户籍室,一名群众推开门走了进来,走到服务窗口处询问户籍民警:“我要挂失补办身份证,需要哪些材料啊?”“好的,您是本地户口还是外地户口呢?”在解答群众疑问过程中,户籍民警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近日,中国警察网记者跟班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内坑派出所户籍民警5天,感受户籍民警日常工作。

“简单”背后的“不简单”

户口本、身份证伴随群众一生,关系着群众生活,户籍民警的主要工作内容,围绕这“一本一证”开展一系列人口管理工作。内坑镇位于晋江市西南部,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余人,外来人口4万余人,外出务工、求学、经商的人员2万余人,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较多。王小玲是负责全镇户口业务的户籍民警。王小玲已在户籍窗口服务10年,她告诉记者:“一本一证,说起来简单,却十分重要,我们的职责是把相关基础工作做好。”做好基础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简单。

王小玲打开户籍业务办理后台,向记者展示每天的工作内容;其中,仅户籍管理一项,就涵盖出生申报、死亡注销、市外迁入、迁出市外、注销户口等十几项内容,具体到每一项,里面还有不同的操作类型,对应不同需要提交的材料。此外,户籍民警还需处理身份证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人像管理等多种类型的业务。每天进出户籍室的群众有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涉及到的情况很多,户籍民警需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及户籍政策。10年的户籍工作经验,练就了王小玲的“速答”技能,面对群众的每次咨询,她基本上都能不翻阅材料回答。她说:“我们多花点时间记一下,就能回复的快一点,群众也能少等一会儿。”

“热闹”小屋与静静守护

门开了,一名群众进来:“警官,我想把户口迁过来,你看下我的材料。”门又开了,又有群众进来:“可以帮忙激活身份证吗?”户籍室分为窗口区、等候区和照相室,加起来约40平方米,面积不大,却是派出所最“热闹”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群众进进出出,前来办理户籍业务。

高人流量也带来了高业务量。每天一开门,户籍民警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有群众来时,解答群众疑问、介绍户籍政策、引导群众准备材料、办理户籍业务;空闲时间,则要整理群众提交的材料录入电脑、整理完善户籍资料、联系群众补充资料。于是,在户籍室,警民交谈的声音、敲击键盘的声音、翻阅材料的声音不时响起,让小屋里更加热闹。在单调繁杂的事务中忙碌,是户籍民警的日常。既要坐得住板凳,又要耐得了枯燥,对户籍民警来说,需要的不只是耐心。

王小玲原本在刑侦部门,刚到服务窗口时,也有些不适应,“同样的问题、不知道回答了多少遍,同样的操作、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经过同事的开导和群众的交往,让王小玲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感悟:“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项操作;但对群众来说,可能关系到他们的人生变化,如成家立业,就涉及到户口迁移和变动。我们能把这些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惠民。” 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王小玲变得沉稳许多,更能静下心来处理每一项操作,遇到不懂的,主动向业务部门领导、同事请教,快速办理及时反馈给群众,让群众少跑腿。

用心带来“温度”

“为什么想要把户口迁到那里去呀?”“退伍了吗?在部队生活感觉怎么样?”……户籍民警与群众的关系,起于户籍业务,但不终于户籍业务。在户籍室,经常能听到民警与群众话家常。有时,户籍室也会响起群众不理解的声音,比如,“非要这个材料嘛?怎么这么麻烦?”这时,户籍民警会耐心讲解户籍政策,让群众理解配合。

户籍民警的不限于在户籍室工作,如果群众有特殊情况,如年龄太大、生病行动不便等,他们还主动下乡、上门服务。在王小玲看来,最密切的警民关系是:“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换位思考,多理解对方,用心对待每一项业务,让每一次操作都有温度。”户籍室的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群众来来往往。“谢谢啊,办的真快!”“辛苦了!”业务顺利办完,群众竖起了大拇指。“没事,需要帮忙再来!”民警微笑着,送走一名群众,迎接下一名进来的群众。

群众满意,是户籍民警坚守的意义。

#身份证#户籍#群众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