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宿迁沭阳:秸秆成宝“绳”之以“富”

2020-10-28新闻30

宿迁网讯(记者 仲文路 通讯员 吕述谡 王德法)秋意浓,秋风起,草木逐渐枯萎,但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的“秋草”似有一股蓬勃的生命力,拧成了一股股致富的“绳”。

10月26日上午,在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古龙村,村民刘宗美正乐呵呵地看着自家那10亩水稻,“掐指一算”,他发现今年仅卖出秸秆就可以多收入5000元。和刘宗美家一样,附近30多户村民家的秸秆早被草产品加工户以每斤0.4元订购了。

加工好的草绳

“以前,村里的秸秆大多用来打碎‘还田’或是烧火做饭,虽说还有点价值,但村民总觉得费时费力。如今,村民们都将秸秆卖出去了,免了麻烦不说,还能再赚一笔‘外快’,大家都很高兴。”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古龙村党支部书记姜科法告诉记者。

据了解,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既是远近闻名的花木大镇,又是水稻产区。每年秋收后,产生大量的秸秆,如今老百姓都用上了天然气,秸秆渐渐变得“鸡肋”起来。庙头镇立足实际,顺势而为引导做大做强草产品加工产业,专门成立了3个草产品编织专业合作社,专门生产草绳、草帘等产品。

姜科法说:“以前,村里的草产品加工是一家一户的零星加工,后来专门成立了草绳加工专业合作社,目前有草绳加工机几十台,合作社入社成员达30余户。”

“合作社统一收购秸秆并发放到加工户手中,农户加工出草绳后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出售。”姜科法说,为支持草产品加工,该镇鼓励农户购买草绳加工机,以草产品编织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全镇发展。目前,该镇拥有草绳加工机700余台,带动1500 名群众就业。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在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古龙村村民吴怀流家,村民们正把一捆捆秸秆送进草绳加工机、草帘加工机,眨眼间,秸秆就变成了一根根草绳、一张张草帘。

“2斤秸秆就可以做成一张1.2米长的草帘,可以卖到1.5元。”吴怀流家里有4台草帘加工机,每天在他家做工的有10多人,中午供饭,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吴怀流说,草源紧张时,他不得不到邻近的连云港市东海、徐州市新沂等县市的农户家中去收购秸秆。为解决原材料供应难题,镇里从秋收时节组织大家储存秸秆,还组织经纪人到山东的临沂以及本省的盐城等市购买原料。

秋天的庙头镇,遍地都是黄澄澄的秸秆,但在村民们眼中却成了金灿灿的“黄金”。

#秸秆#草绳#宿迁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