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马嵬之变:权相杨国忠身死,专权乱政惹祸端,不懂军政瞎指挥

2020-10-28新闻10

杨国忠,是继李林甫之后的又一权相,依仗着远房表妹杨贵妃的身份,此后由新都尉攀升至右相。虽说杨国忠执政以前,唐王朝便显露出了衰败的迹象,玄宗骄奢林甫弄权,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却与杨国忠有着极大的关系,或者更准确的说安禄山之反乃杨国忠逼迫所致。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宠妃武惠妃病逝,玄宗意兴阑珊,有人便将杨玉怀介绍给玄宗。讽刺的是,杨玉环是玄宗与武惠妃的儿媳妇,此后则成了宠绝后宫的杨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国忠被富商鲜于仲通推荐给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仪表堂堂、巧舌如簧的杨国忠由此得到了“赏识”,作为幕僚前往长安进贡(节度使大人希望借此结交贵妃以避免李林甫的构陷)。临行前,节度使大人为其准备了一些“口粮”——蜀货百万。

甫一进京,杨国忠便在虢国夫人的引荐下,见到了杨贵妃也见到了玄宗,此后仕途顺畅。此时的朝堂老大乃李林甫,而李林甫与皇太子的关系并不理想,杨国忠作为贵妃的远房,自然“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杨国忠早期便是李林甫集团人员,在制造的许多冤案中扮演着操刀人的角色,太子一派数百家遭到牵连。杨国忠与李林甫狼狈为奸的时日并不长,有着贵妃傍身的杨国忠一飞冲天,渐渐羽翼丰满有了另立山头的想法。

天宝九年(750),杨国忠才正式拥有了这个玄宗赐下的名字,杨国忠本名钊。这一时期,朝堂由李林甫等人把持,但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久集团便分裂并发生了冲突。杨国忠先是利用王珙构陷杨慎矜,后又陷害王珙并牵连李林甫,使得玄宗疏远李林甫。当然,李林甫此时年事已高,杨国忠势力的逐渐庞大便是玄宗拿来牵制并取而代之的设想。

身为关系户,杨国忠的军事素质并不高,两次南诏征战便将他的无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关系户鲜于仲通作为益州长史率领了八万精兵却全军覆灭,不过杨国忠却没有得到任何处罚,而仲通却代替自己作京兆尹。第二次,司马李宓率领七万讨伐南蛮,身死败北。两次南诏之征皆是精兵,然而瘴气、水土不服、粮草匮乏等使得战斗力严重下降,因此败退。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林甫身死,杨国忠便担任右相,且身兼四十余职。事实上,杨国忠的攀升之路并非个人才能卓越的表现,而是依仗了贵妃娘娘的势力。不过,此时的宠臣还有安禄山,而此人只畏惧李林甫而不屑杨国忠,自然二人便成了政敌。

安禄山总管三镇兵权,任平卢、范阳、河东三地节度使,是玄宗贵妃的宠臣。杨国忠任右相,三番五次在玄宗面前宣称安禄山有谋反之意,并构陷安禄山以激怒其谋反,以达到自己掌控朝堂的专权目的,安史之乱便是以“诛国忠,清君侧”为由发动的。

安禄山一反,杨国忠夸口十日并灭却持续了八年,玄宗亲征因害怕太子监国而坚决制止,怕节度使哥叔翰立下战功而自己瞎指挥,导致潼关失守,被迫逃离长安。安史乱象加快了唐王朝的衰败,杨国忠却说:“人告禄山反状已十年,上不知信。今日之事,非宰相之过”,对于自己的逼迫摘得干干净净且还恬不知耻挂上了敢于进谏的美名。

杨国忠此时还顶着剑南节度使的头衔,安史之乱一开始便准备好了南逃的打算,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平)一地,禁军将士们群情激愤擒杀了杨国忠。事实上,马嵬之乱应该是有所预谋的。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龙武将军陈玄礼联手,毕竟太子李亨与杨国忠不和,南下成功的话李亨便再无出头之日。

不过,杨国忠也确实惹得天怒人怨,龙武将军三两句话便带起了士兵们的怒火,确实是死有余辜。

#隋唐#安禄山#杨贵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